小兒一旦出現發熱、耳痛等癥,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此時查體若見鼓膜充血、膨隆,甚至耳道出現膿性分泌物,可考慮為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小兒化膿性中耳炎急性發熱一經確診,應及時治療,以免遷延轉為慢性,或引起化膿性腦膜炎等嚴重并發癥。因本病屬化膿菌感染,故臨床治療首先應及時給予有效的抗生素,其次應注意保持耳部消潔,及時清洗外耳道膿液,用各種消炎藥水滴耳。洗耳藥一般予3%的過氧化氫液。滴耳消炎藥一般可酌選慶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等。
在治療本病的同時,應注意清除耳周圍的感染病灶,如鼻炎、扁桃腺炎、鼻竇炎等。若患兒在病程中突然出現高熱、寒戰、抽風,應警惕急性化膿性腦膜炎。若本病歷經 3~4周仍不愈,身熱不退,流膿量多,耳后乳突紅腫疼痛,甚至出現耳后膿腫,則為并發急性乳突炎,必要時可行乳突鑿開術。
此外,若耳痛明顯,尚可予止痛藥緩解疼痛,并囑家長加強護理,注意保證患兒休息,多飲水,予軟食等。
孩子注射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耳毒性藥物,會導致少數過敏體質的孩子內耳聽覺器官中毒,聽力明顯下降,甚至耳聾。如果病情發生在孩子學說話之前,孩子就可能變成聾啞人。據統計,因使用這類藥物引起的耳聾占藥物性耳聾的97%。因而,應盡量避免使用這些耳毒性藥物。
外傷 耳外傷原因包括:孩子淘氣時,有些父母盛怒之下,不分清紅皂白給孩子幾個巴掌;喜慶佳節,燃放的鞭炮突然在孩子耳邊爆炸,巨大氣浪直沖耳道內鼓膜;游泳時,孩子一側耳朵先撞擊水面;以上外傷都會造成鼓膜破裂、穿孔,直接造成聽力減退。
噪音 有些孩子在收看電視或收聽音樂時,往往喜歡把音量開得很大;有的孩子還喜歡聽立體聲音樂,戴上耳機一聽就是幾個小時,無論在行走或做功課時都不愿取下。殊不知,長時間接觸高分貝的噪音,會對內耳聽覺器官的神經末梢造成不良刺激,對聽力的損害也很大。
耳周病變 耳朵周圍鄰近器官的病變,有時也會涉及到中耳腔,從而引起聽力減退。如鼻炎、副鼻竇炎、扁桃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