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女士的兒子兩歲了,可還不會說話,到醫院檢查時被確診為先天性耳聾。記者了解到,像秦女士兒子這樣的病例在臨床上并不鮮見。
孩子聽力障礙早發現
市兒童醫院五官科主治醫師周思友告訴記者,正常嬰兒在兩個月大的時候就會對聲音產生敏感性,這一點從孩子的眼神及表情上可以表現出來。四五個月大的孩子會主動尋找聲音的來源,當聽到有人說話時,會朝說話的方向張望。8個月左右的嬰兒當有人呼喊他的名字時,知道將頭轉向說話的人,并會發出聲音。1歲左右的嬰兒開始學說話。1歲—2歲的幼兒聽覺能力已基本接近成人,能聽懂語言。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在發育的各個階段不具備以上功能,就需要到正規的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造成兒童聽力障礙的原因
據了解,兒童聽力障礙一般由先天性和后天性兩種因素導致。市兒童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李金太介紹說,先天性聽力障礙是孩子出生時就有的疾病,一般是由遺傳性因素或孕期因素導致。造成后天性聽力障礙的原因較多。如孩子在出生時發生了窒息現象,新生兒期間有過黃疸, 孩子出生后經常用藥等,都可能引發聽力損傷。除此之外,感冒等疾病引發的中耳炎如不及時治療,也可能損傷聽力。從臨床情況看,絕大多數小兒耳聾是可以預防的,但是,常常由于人們不了解相關的醫學常識或缺乏警惕性,導致在預防小兒耳聾疾病方面措施不力或者錯過治療時機,最終導致耳聾。
由于嬰幼兒不會用言語表達或者言語表達能力不強,其耳部疾病往往不易被人察覺,如未能及時進行聽力檢查,可能喪失最佳的治療時機。
耳朵的日常呵護
1.防止外傷
手掌擊傷(打耳光):由于氣壓的突然改變,鼓膜會破裂。
氣壓傷:如乘飛機會造成鼓室積液,重者會造成鼓膜破裂。患上呼吸道感染時不乘飛機,一旦鼓膜受傷應盡快到醫院就診。除此之外,還要戒掉不良的挖耳習慣。
2.防噪聲刺激
機器的轟鳴聲、金屬的撞擊聲、鞭炮聲、鑼鼓聲,會導致耳鳴。癥狀是高調耳鳴、聽力障礙。防止噪聲聾有效的方法就是遠離噪聲。必須接觸噪聲時,應佩戴防護耳塞。
3.禁用耳毒性藥物
有些藥物應用于人體后會引起神經性耳聾,常用的抗生素如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等,還有一些抗腫瘤藥物也能引起耳聾。
4.防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引發急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鼻炎、鼻竇炎等炎癥也能引發中耳炎,對此應提高自身免疫力,積極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希望所有的家長都能重視孩子的聽力發育,牢記“三早”,即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不讓孩子喪失聽力。
在家里怎樣給寶寶測聽力
大家都知道,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內耳和聽神經。專家檢測發現,嬰兒在出生后2小時就有聽覺了,而且隨著“月齡”的增長將逐步完善。
母親既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又是第一位保育員。孩子有什么不正常,總是由母親首先發現。
有聽力障礙的孩子,常常不太哭鬧,所以很難發現。應該讓孩子熟悉母親的聲音,然后由母親發出各種聲音,測試孩子的聽力。如當喂奶時,母親用溫柔而親切的聲音叫孩子的名字,同時說媽媽如何如何,讓“媽媽”二字在孩子的腦海里多次強化,形成信號。同時,在給孩子換尿布、洗澡時,也要和孩子說話。當孩子從睡眠中醒來哭泣時,只要聽到媽媽的聲音,就會停止哭泣,這說明孩子的聽力良好。5個半月能夠區別媽媽和別人的聲音,這也是嬰兒的測聽方法。此外,居室內談話聲,行走聲,關門聲,時鐘的滴答聲、報時聲,或者收音機、電視機發出的聲音,甚至由室外傳來的車輛行駛聲、鳴笛聲,下雨、打雷聲等,也都是檢測孩子聽力的好“工具”。一旦發覺自己的孩子對各種聲響沒有反應,可請耳科醫生進行測聽檢查。現在醫學已經能夠客觀、準確地檢測嬰幼兒的聽力水平。
(作者:毛迎 來源:許昌晨報)
育兒每日精彩推薦>>>
專家提醒六類孩子智商高
糾正孩子挑食九條建議
新生兒的七種非疾病現象
懷孕期間,你不敢提的問題
產后回診step by step
哪些食物易使寶寶過敏
孕媽咪與胎兒情感相通嗎?
注意和孩子建立母子依戀
孩子健體運動九不宜
專題推薦: 小兒傳染病專題 寶寶腹瀉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