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個兒”幾乎是所有家長的愿望。多數人都知道,遺傳、睡眠、運動、營養以及疾病等因素與孩子的身高有很大關系。然而,近日美國耶魯兒童健康組織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如果父母及老師經常訓斥、辱罵,甚至歧視、威嚇、體罰孩子,可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
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矮小癥的發病率卻在上升。目前,我國矮小癥發病率約為3%,其中,4-15歲的需要治療的患兒約有700萬,“精神剝奪性矮小”就是導致孩子身材矮小的因素之一。
在人體大腦的底部,有一個被稱為下丘腦的組織,它的作用是根據神經網絡傳來的各種微弱信號,來刺激并產生促進生長的激素。如果神經過度緊張和壓抑,就會導致生長激素減少,造成孩子發育不良,甚至成為矮小癥。
“一個人的靶身高又稱為遺傳身高計算公式如下:男孩:靶身高= (父身高+母身高+13)/2± 5(cm)女孩:靶身高= (父身高+母身高-13)/2± 5(cm)。”竇主任說如果嬰幼兒(3歲以下)每年長高低于7厘米、兒童(3歲-青春前期)每年長高低于4-5厘米、青春期每年長高低于5.5-6.5厘米,而父母身高正常,家長就應帶孩子到正規醫院的內分泌專科接受檢查。
心理壓力也會影響身高
竇主任表示,影響生長發育最主要的激素是生長激素。現代醫學表明人的情緒會影響大腦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大腦中的下丘腦是情緒興奮中心,又是調控各種內分泌活動的樞紐。孩子不快樂,影響大腦皮質和下丘腦對內分泌系統的調控。可造成腺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受到抑制,生長激素分泌量減少,從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影響長高。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很多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期待值過高,要求孩子學這、學那,甚至從幼兒園就開始學提琴、學外語、學書法……一旦對孩子的表現不滿意就過于苛責,如孩子長期處于精神高度緊張、壓抑的狀態中,就有可能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
另外,家庭中有不和、離婚、兒童在家中得不到關心,無人照看或受虐待,精神上受到壓抑,這樣的兒童也會由此引起生長緩慢。有調查表明,隨著離婚家庭的增多,患心理性矮小癥的孩子漸漸多了起來。“分離焦慮也會影響孩子的內分泌,比如父母突然或長期離開家去外地打工,如果處于成長發育期的孩子長時間不能適應,也有可能導致身材矮小。”
專家:給發育中孩子的三點建議
良好的生活習慣也都有助于腦垂體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促使身體長高。
營養方面:要加強和改善兒童的營養狀況,隨時糾正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科學、合理膳食及按時進餐,使其生長發育處在一個良好的營養基礎上,及時補充魚肝油、鈣劑、常曬太陽及補充維生素D。
睡眠方面:每晚10點為最佳的睡眠時間,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運動方面: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特別是縱向運動,例如跳繩、籃球等。
這些良好的習慣都有助于腦垂體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促使身體長高,另外,還要使兒童有一個很好的心理、社會、情感氛圍,父母也不必過分關注孩子的身高成長,很多家長天天嘮叨孩子長不高,這種心理暗示反而讓孩子背負很大的心理壓力,導致精神緊張,影響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