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保健頻道:金秋時節,徐州街頭各種花草樹木,郁郁蔥蔥,絢爛多彩,鳥語花香。在濃濃的綠色掩映下,古老而現代的彭城處處散發著勃勃生機。
美麗的金龍湖畔
青山、碧水、綠樹、繁花,徐州立足“山水徐州”自然資源,大力實施生態修復治理,市區新建、改造5000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地177處,在鬧市區開辟了一片片綠色港灣,市民出行500米服務半徑即可步入綠色空間。從星星點點的“見縫插綠”、“破墻透綠”,到規模宏大的大片“潑綠”,形成了山水相依、南秀北雄的園林城市風格。目前,市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已達到42.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31平方米,兩項指標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位居前列。
實施生態修復 再現青山綠水
徐州依山帶水,崗嶺四合,山包城,城環山,比有山的城市多水,比有水的城市多山、多湖,4大水系5大山系從主城區延伸到遠郊鄉村,山水資源豐富,構建了極富特色的山水城市骨架。為此,徐州市圍繞“山”和“水”,堅持“生態優先,項目帶動”原則,通過實施“顯山露水”、“退漁還湖”、“去港還湖”、“擴湖增水”、“生態濕地(采煤塌陷地)”、“宕口修復”、“荒山綠化”等典型項目,對徐州的“山水”資源持續進行生態治理和修復,做足“山水”文章。其中,對東珠山、龜山、九里山等位于市區長期采石形成的露采礦山廢棄地完成42處宕口生態修復,生態恢復率39.6%。“東珠山宕口遺址公園”,被國土資源部譽為國內城市廢棄礦山治理的典范;用三年時間實施了“二次進軍荒山”行動,高標準完成城區荒山綠化1660公頃,使72個山頭披上綠裝,成為市區天然屏障,市區防護林面積達到3469公頃;先后實施了九里湖、潘安湖、南湖等6432公頃市區采煤塌陷地的生態恢復建設,生態恢復率達到82.5%,成功走出了一條煤礦塌陷地治理的有效路徑,獲得了2010年江蘇省“人居環境范例獎”。
經過近年來的持續努力,我市全面恢復了被破壞了的自然生態環境,云龍山—泉山、珠山—大橫山、拖龍山、子房山—大山、九里山—琵琶山等山系如青龍臥波,丁萬河、荊馬河、徐運新河、故黃河、玉帶河、楚河、奎河、房亭河似水袖長舞,云龍湖、大龍湖、九里湖、玉潭湖、金龍湖、潘安湖、呂梁湖等湖泊宛若明珠落地,山水園林城市形態得到充分顯現。
突破薄弱區域 打造市區生態板塊
長期以來,徐州的園林綠化存在著“南多北少、四周多中心區少、普通綠化多、精品綠地少”等問題,大部分公園綠地分布在以云龍湖為核心的城南地區。為此,我市堅持以民為本,突破利益樊籬,按照市民出行500米(步行10分鐘)就有一塊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園綠地的目標,結合棚戶區、城中村改造,進行城市空間梳理,重點布局和建設和平路以北、三環西路以東、九里湖以南、慶豐路至金水路以西的老城區綠化薄弱地區。具體建設項目采取遙感定位,實地調研,深入論證,反復斟酌,有序推進,僅2013年一年就從收儲的土地中拿出30個大小地塊用于公園綠地建設。其中北區玉潭湖改造、龜山漢墓二期及徐運新河、荊馬河、勞武港、兩河口、下淀路等大型公園綠地約占當年市區園林綠化工程總量的60%。加之近年已建成使用的植物園、故黃河風光帶、九里湖濕地公園等,北區公園綠地面積大幅增加,景觀質量明顯提升,城市綠地分布更趨平衡,人居環境大幅改善。
目前,市區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園已達到177個,5000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8%,真正實現了生態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目標,受到《人民日報》等眾多媒體的關注和支持,擴大了徐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一個以“整體大氣恢弘、細部婉約雅致”精品公園景區為主體,兼具南秀北雄、飽含漢風楚韻風骨,自然絢麗的山水徐州基本形成。
拓展“二沿”空間 串聯城市生態廊道
做好“沿水、沿路”文章,拓展“二沿”空間,實現綠廊網絡化和人本化。一是大力營造濱河景觀帶。河流是城市重要的生態廊道和文化載體,是營造城市綠色景觀的重要區域,也是廣大市
民親近自然的最佳場所。我市將流經市區的河道作為最重要的自然生態景觀資源,先后組織實施了故黃河、丁萬河、荊馬河、徐運新河、玉帶河、楚河、奎河、三八河等河道的綜合治理,嚴格保護原有水域、地貌,埋設截污管道,改善河流水質;同時,全面實施沿岸生態景觀建設,因地制宜設置節點游園、廣場,形成了縱橫交錯的綠色濱河風光帶,為市民臨水賞景、休閑、健身提供大小錯落的多處空間。二是大力實施綠色通道工程。沿迎賓大道、城東大道、徐豐路、珠江路、三環路等城市出入通道,建設大規模帶狀公園,提升道路景觀。近三年,主攻城市中心區的林蔭路建設,對路寬12米以上的94條城市主、次干道和支路全面實施行道樹完善工程,目前林蔭路推廣率達到86%。
完善體制機制 保障生態建設成果
我市以創新、務實、為民的理念,近幾年來先后制定實施了十多項規范性文件,不斷深化城市公園綠地和道路綠地等公共綠地管護市場化改革。一是依法治綠。依法修訂頒布實施了《徐州市城市綠化條例》、《徐州市城市重點綠地保護條例》、《徐州市山林資源保護條例》,為保護城市園林綠化資源和依法進行城市綠化提供了法律保障;依法成立了園林綠化執法隊伍,加大園林綠化執法力度,實行市、區聯動,加大對各種毀綠案件查處力度,及時有效地保護了綠化建設成果。二是實行市場化管理。改“以費養人”為“以費養事”,制定實施《徐州市市區公共綠地養護管理辦法(試行)》,面向社會公開招標養護管理隊伍,引入了競爭機制。目前,市區(含銅山、賈汪區)約1500公頃公園綠地實行了市場化招標養護,城市綠化養護始終保持較好效果。三是制定標準,完善督查制度。進一步明確了城市綠化養護管理的責任和考核獎懲標準,于2008年在全省率先頒布實施了《徐州市園林綠化養護規范》;建立了“日巡查、月考核、半年小結、年終總評”、“三級督查、四級考核”等監管制度,充分調動了各部門的管理積極性和責任感,切實提升了管理效果。
隨著一座座風格各異的主題公園敞園開放,市民在城市的鋼筋樓宇中又多了生態休憩之地。備受矚目的漢文化景區敞園改造已開門迎客,四靈璧、群羊坡、漢風路、棲鳳臺,錯落有致的景觀讓游客流連忘返。而城市南部的泉山森林公園,在湖幽水秀的龍泉湖邊打太極,帶上家人到滑草場體驗運動的刺激,來綠樹成蔭的森林氧吧放松身心,已成為徐州人新的生活方式。
綠色生態徐州,正向世人展示其獨特的魅力。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