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不少老年人,特別是剛退休的老人,由于不能適應突變的生活方式,一遇到不如意的事,總喜歡與自己過去的經歷對比,有的愛拿年輕時代的光輝業績和現實作比較,感到“人生歲暮不值錢”,心中郁郁寡歡。有的則對過去的坎坷遭遇與心靈創傷耿耿于懷,常向別人不停地訴說,沉溺于往事的悲哀之中,這種現象心理學上稱為“戀舊心理”。
戀舊心理以老年人多見,文化程度低、心胸狹窄和性格內向者多于文化程度高、性格外向和興趣廣泛的人。這是因為進入老年期后機體逐漸衰老,近期記憶力也逐漸下降,但腦中儲存的“往事”都留有很深的痕跡,如遇到不如意的事,易“觸景生情”。
戀舊心理是一種不良的心理,不但會影響老人的情緒,而且當這種情緒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時,還會使老人的機體功能加速衰退,尤其會使心血管、內分泌及消化功能進一步減退。久之,可能引起老年抑郁癥、消化性潰瘍和惡性腫瘤等。據統計,因戀舊心理而致老年性疾病的比例不少。
要克服戀舊心理,首先要培養豁達、積極的人生觀,老人應面對現實,積極地向前看。其次是創造一個良好的新生活環境,培養各方面的興趣和愛好,根據自身的特點,參加適當的娛樂和體育活動,以增強體質,調劑情緒。努力樹立“老有所為,老有所用”的積極思想,經常閱讀報刊和新書,用新知識來取代大腦中遺留的往事,堅持“社交往來”,切忌“大門不出,閉門獨思”。
閱讀下一篇
老人該如何避免產生空巢心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