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老人的護理是大多數家庭都會面對的一個過程,而且經常會是一個非常繁瑣的過程。老年人因為各種原因逐漸走向生命終點的時候,可能會表現出各種復雜的生理和心理癥狀,其中失眠就是一個很有普遍性的問題。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奇怪,老年人身體虛弱,甚至長期臥床,多數會表現出癡呆的癥狀,怎么會失眠呢?其實重病老人失眠是一種很常見的問題,處于睡眠狀態的身體其實是最放松的,能長時間安靜的熟睡的人往往能較好的恢復。而處于重病中的老人身體機能處于嚴重衰竭中,這時候身體的本能要求機體盡可能的處于運作狀態,以維持身體的基本需要,更主要的是使身體處于一種活躍狀態,這可以理解為汽車的“怠速運轉”——大冬天一部新車可以熄火后一打火就著車,而一部老爺車一旦熄火后沒準就打不著火了。
而這種“怠速狀態”和意識層面的習慣則會發生激烈的沖突,特別是老年人多數都有按時睡覺的習慣,一旦發現自己長期晚上無法入睡,精神上會遭受嚴重的打擊,身體會感覺處于非常難受的一種狀態,而且這種難受很難用言語表達,這無疑更加重了老人的心理負擔。
護理危重老人是項非常繁瑣的工作,人在臨近生命盡頭時意識和思維都可能會產生各種微妙的變化,平時堅強的人可能會變得非常脆弱,耍小脾氣,不相信身邊的人,甚至產生各種幻覺。因此耐心和細心是護理最起碼的要求。對于經常性陷入失眠的老人,首先要區分是否可以進行藥物治療,例如常用的安眠藥物是否會與老人的病情發生沖突。在允許的藥物治療的同時,則需要盡可能的做好心理疏導工作。
其實老人的護理我認為最關鍵的是營造一種環境,一種讓老人安心的環境,其實大多數人隨著年老和身體的衰弱,智力和意志都會極大的削弱,所以很多人說照顧老人和照顧小孩有很多類似之處。但小孩幾乎沒有失眠的,老人則很多,這時候關鍵是要讓老人從精神上感覺到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