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東、潘習龍兩位教授講座觀后感摘要
為切實落實優質服務措施,做好優質服務工作,有效防范醫患糾紛,徐州市婦幼保健院邀請了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司法鑒定室主任、北京大學法學研究中心主任孫東東教授進行《醫療糾紛的防范及應對》專題培訓,并組織科主任參加了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中歐國際醫院管理中心首席培訓師潘習龍教授的《感動式服務》的培訓。
門診部組織大門診范圍員工集中學習孫教授《醫療糾紛的防范及應對》、潘習龍教授《感動式服務》,有效促進了醫務人員醫療質量、安全和服務意識的提高。現把他們的討論內容摘轉給大家,供相互學習,共同提高,以利推進醫院“服務質量年、三好一滿意”活動的深入開展。
1、不管是臨床藥師,還是對藥品的采購、管理、調劑等,每一步工作的背后都是生命的代價,健康的期盼。沒有用藥的安全,再多的付出都是零。
(藥事科石祥奎)
2、對于我來說每天都與患者面對面,微笑就是一扇窗口,從微笑中患者可以解讀我們真誠友善與樂崗敬業的良好心境。
(門診藥房何欣欣)
3、隨著醫院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我們的期望、要求也相應的更高了。如果還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必然不能滿足廣大患者的需求。正是看到了這一嚴峻形式,醫院借助衛生系統開展“三好一滿意”的東風,在門診窗口科室大力推行感動式服務,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努力創造和諧的醫患關系。 (康復科李曉輝)
4、感動,來自于醫護人員對患者綿綿不絕的幫助;感動,來自于醫護人員對患者發自內心的關心。當我們實施“感動服務”讓患者感動時,也使我們自身的服務意識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門診魏丁丁)
5、有時候我們的一個微笑,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貼心的問候,就足以讓患者感動并溫暖一生。這些對于患者來說,正是最好的強心針,從由對我們的信任,產生一種安全感,大大激發患者的抗病潛能。 (遺傳室顧茂勝)
6、作為窗口單位工作人員,直接與病人接觸,你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病人的感受。我們的用心付出,也總會換來患者的一聲由衷的“謝謝”;能夠為病人做好服務,減輕她們的痛苦,既是我們的光榮,也是我們收獲的一份快樂。 (檢驗科劉杰)
7、當你對別人發火時,別人也對你怒目而視;當你向別人微笑時,別人也會對你還以微笑。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把自己的工作就看做是種植“健康”玫瑰的園丁。
(心電圖室盧青)
8、孫東東教授提出要我們加強自身建設,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既是對病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維權的基礎是自律。這些話讓我受益終生。
(急診科薛燦燦)
9、工作中應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者稍有不慎就可能侵犯患者利益。
(門診藥房魏錚)
10、節育技術科關系到婦女生殖健康,一定要心懷柔情,加強人性化服務。以人為本就是把患者的健康作為科室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重視醫患溝通,讓醫療服務充滿著人情味,處處體現人性化服務。 (計劃生育科劉建平)
11、現實工作中如孫東東教授所言,我們盡量把話說小、把標準放低,但對自己一定要高要求、高標準,努力把事情做好,不為給患者驚喜,但最起碼可以不讓患者的期望落空。 (放射科楊欽湘)
12、我們每一位醫務工作者都應該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深刻認識到醫患溝通無處不在,注重領悟溝通的技巧,對病人細致耐心、關愛病人、理解病人、尊重病人,發自內心地帶著深厚的感情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 (B超室劉中朝)
13、溫和不代表弱小與膽小,耐心地把話說到位,面對不同的人要會說不同的話;細心中要有聰明,平靜中要堅持原則。
(門診手術室劉雙原)
14、醫護人員不僅要關心病人的身體健康,同時還把服務延伸到患者的心靈深處,“感動服務”就是建立在“滿意服務”基礎上的一種更高的服務層次。感動來自于醫護人員對患者發自內心的關心。 (病理科龔培堯)
15、用心把“感動式服務”做到更加細致,對兒童、孕婦和病重的患者給予更多的關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在她們感到痛苦時,拉拉手、拍拍肩,送上一句安慰與良好的祝愿,讓病人離開醫院離開醫務人員時感到依依不舍。 (檢驗科張琳)
16、現代社會需要的是人文醫學,醫生與患者之間不是對立的關系,我們有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抗擊病魔。多一點理解,多一點信心,多一點包容,多一點耐心,必將會營造出更加和諧的醫患氛圍。 (心電圖室趙莉婭)
17、尊重病人,換位思考,用甜言美語與患者和諧溝通。
(檢驗科王金峰)
18、用“親與愛”溫暖患者的心靈,用“善與美”點綴人間的美麗,用“奉與獻”譜寫護理服務的崇高! (服務臺彭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