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春意盎然,正是踏青賞花的好時節,但隱藏在草叢、樹林中的蜱蟲也已悄然進入活躍期。徐州市中心醫院新城院區急診醫學科醫生提醒大家:近期天氣漸暖,大家外出踏青時,一定要警惕蜱蟲“偷襲”!
病例回放
清明假期前,一名18歲的少年小新(化名)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徐州市中心醫院新城院區急診醫學科就診。據患者自述:他2天前去春游,回來后就感覺右上臂內側發癢,總是會忍不住用手去撓,開始以為是個小痘痘,并沒有太在意。過了兩天之后,他發現越來越癢,而且開始出現局部紅腫,家長感覺不正常,趕緊帶他來到徐州市中心醫院新城院區急診醫學科就診。


圖片來源:徐州市中心醫院新城院區急診醫學科
接診醫生仔細觀察了小新紅腫的手臂,發現有一個“小黑點”,根據經驗,判斷有可能是蜱蟲。經過專業處理,“小黑點”被取出,確認后正是蜱蟲。
據悉,近幾年徐州市中心醫院急診醫學科每逢春、夏季,都會接診幾例蜱蟲咬傷病例,有的患者及時發現并治療,也有的患者反復發熱遷延不愈。但是,像小新這樣來就診能看到蜱蟲附著在皮膚上的,并不多見。
所幸,由于小新及時就診,醫生也及時將蜱蟲完整取出,在后期隨訪發現,患者恢復良好,未出現發熱等不良癥狀。
小小蜱蟲兇得很,怎么預防是關鍵!
蜱蟲,俗稱“草爬子”“八腳子”。蜱蟲是節肢動物,屬于蛛形綱,身體無節,它們是一種專性吸血的體外寄生蟲,以一個或多個宿主(包括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和人類)的血液為食,完全依靠宿主完成生命周期。不吸血時,米粒大小;吸飽血液后,有指甲蓋大小。
別看蜱蟲個頭小,但這種“隱形殺手”不僅吸血,還有可能傳播致命疾病。如果不小心被它咬了,輕則皮膚紅腫,重則可能會得一種叫“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的病,簡稱“蜱蟲病”。
據統計,蜱蟲傳播的病原體種類僅比蚊蟲略少,遠遠多于其他吸血節肢動物,因此對蜱蟲的防護不可掉以輕心。在我國,由蜱傳播的大別班達病毒引發的發熱伴血小板綜合征流行形勢日趨嚴峻,已經在湖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和遼寧等地出現病例。
蜱蟲通常會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動物皮毛間。叮咬后會不斷釋放麻醉劑,無痛癢感,再加上蜱蟲很小,人體經常感受不到,一般都是在草地里躺著被附著到大腿或上臂的內側,不易被發現,所以,有效預防很關鍵。
如何預防蜱蟲叮咬?
近期春暖花開,適合外出踏青,人們前往綠地的頻率不斷增加,從而增加了接觸蜱蟲的機會和罹患蜱傳疾病的風險。那么如何預防蜱蟲叮咬呢?
醫生提醒,應盡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此類地區,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穿長袖衣服,不要穿涼鞋。必須在野外作業或露營時,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可用殺蟲劑浸泡。避免家中的愛犬去草叢,回家以后及時洗澡、洗衣服,同時檢查一下你的頭發、腰部、腋窩、腹股溝、腘窩這些地方有沒有“小蟲子”。
如果發現有蜱蟲,應立即清除。目前最好的方法是用鑷子拔除(向上或垂直于皮膚)嵌在皮膚里面的蜱蟲,注意夾持頭部,勿夾持蜱蟲體部,以免頭部斷在體內。使用直線、穩定的力量拉動嵌入的蜱蟲比用扭轉動作更可取。
拔出蜱蟲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傷口,并保持清潔。如果出現發熱、頭痛、皮疹等癥狀,或無法自行取出蜱蟲,應立即就醫,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定期復診。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