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近日,徐州一院介入與血管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劉建帶領團隊通過多學科診療,聯合腫瘤中心、麻醉科、消化內科、超聲醫學科、介入導管室醫技及護理團隊,為一名77歲直腸癌術后肝轉移、并發門靜脈高壓性頑固性腹腔積液患者李大爺(化名),成功施行“經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支架分流術(TIPS手術)”,助李大爺走出“腹水難收”絕境。據悉,劉建帶領團隊已經成功開展多例TIPS手術。


術前(左) Vs. 術后(右)

李大爺術后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七旬患者直腸癌肝轉移,頑固性腹水“生不如死”
李大爺因“直腸癌”在外院行手術治療3年余,術后病理示:直腸腺癌,中-低分化,潰瘍型,侵犯小神經,癌組織侵及腸壁外膜層,腸周淋巴結見癌轉移,術后予以多次化療。后復查CT示肝轉移癌,在外院先后行經導管肝動脈栓塞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效果不佳。其后,又多次間斷行化療及靶向治療。
多年來,李大爺曾反復出現大量嘔血,多次緊急進行內鏡下止血急救治療,與死神擦肩而過,身心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由于頑固性腹水導致腹部異常膨脹,大量腹水的壓迫,又使他的腰背部承受了額外的壓力,每一次呼吸都伴隨著腹痛不適,更是讓他陷入了晝夜難以平臥、極度痛苦的境地。面對日益加重的病情,李大爺幾度想放棄治療。
為尋求進一步治療,2024年11月19日,李大爺來到徐州一院腫瘤中心住院治療,CT檢查示肝、肺轉移,網膜轉移可能。為緩解李大爺腹腔積液的痛苦,床位醫生為其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術。結合病史,考慮門脈高壓所致,請介入與血管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劉建會診,建議行微創介入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
責任與信任的雙向奔赴,肝內微創架橋重燃生命之光
對生命不輕言放棄,是劉建的從醫初心。李大爺由于合并乙肝引起肝硬化,形成門靜脈高壓,并發頑固性腹水,每間隔一段時間就要進行抽腹水治療,因為丟失大量蛋白質而必須進行輸注白蛋白等治療,卻始終效果不佳。劉建在與李大爺溝通時了解到,多年求醫治療,李大爺對每一項治療決策都是由他本人親自簽署治療同意書,絕不讓家人代為決定。當李大爺知道有新技術可以助他走出“絕境”時,義無反顧同意。雖然TIPS手術難度大,但看著李大爺眼神中充滿著對生命的渴望和對病痛的無奈,劉建甘冒風險,不負患者信任。
11月29日李大爺轉至介入與血管外科,科主任王小凱與副主任劉建立即組織科室病例討論,主任醫師王彬,副主任醫師張巖、李晨,主治醫師杜亢、李洪宇,住院醫師張棟、徐盼積極參加,制定介入手術方案,充分評估各種手術風險,并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
術前與患者及家屬積極溝通、完善各項術前準備后,12月2日在麻醉科醫師王冠男保駕護航下,劉建帶領團隊成員李洪宇,介入導管室技師鄭紅云、護士盧薇密切配合,在全麻下為李大爺行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胃底靜脈栓塞術。手術穿刺順利,先經皮穿刺右側股動脈,在導絲引導下插入腹腔干動脈內,使用造影劑明確門靜脈的走行。門靜脈造影顯示:門靜脈增寬,可見一支粗大的冠狀靜脈扭曲增粗遠端食管胃底靜脈增粗曲張。



再行彩超引導下右側頸靜脈穿刺,將導管送至下腔靜脈肝后段造影顯示肝后段局部狹窄。
按照術前預先設定的置管入路,成功在肝靜脈與門靜脈之間建立門-體分流道,精準置入覆膜支架,分流后門靜脈壓力立刻由53mmHg下降至42mmHg,并順利對曲張胃底-食管靜脈進行栓塞治療。


再次造影顯示:門靜脈肝靜脈分流道支架通暢,脾靜脈內胃冠狀靜脈-胃底食管靜脈已不顯影。手術順利,術中出血量僅10ml,術后右側股動脈及右側頸靜脈穿刺處加壓包扎,無滲血。

術后醫護高度配合,密切監測李大爺的病情變化,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護理措施。同時,徐盼帶領護理團隊精心照護,加強生活護理,滿足身心所需。治療給予保肝、抑酸護胃、降血氨、注意肝腎功能及電解質以及利尿預防心衰等,并予以小劑量肝素抗凝治療,囑患者低蛋白飲食。術后第3天,李大爺可以下床活動。術后第7天復查肝功能膽紅素及轉氨酶有所升高,出現了肝性腦病的跡象,劉建團隊迅速反應,及時請消化內科會診,給予加強保肝、降血氨等治療后好轉。

李大爺的兒女都在外地工作,當得知老人重燃生命之光的好消息時,他們牽掛的心終于放下。看著“平坦如初”的腹部,終于可以“享受”平臥休息的李大爺感動地說:“在我快要放棄治療的時候,劉主任的精湛技術救了我,非常感謝……”。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李大爺的病情好轉出院。
何謂TIPS
據劉建介紹,TIPS手術復雜,是介入四級手術,在患者肝靜脈與門靜脈之間建立一條新的門-體分流道,以達到降低門靜脈壓力,從而減少消化道再出血的風險,并可以明顯緩解頑固性腹水的癥狀,為內科保守治療效果欠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此手術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治療效果好等優點,但也可能出現一些并發癥,如肝性腦病、分流道狹窄或閉塞等。
TIPS手術對術者微創介入的技術要求很高,術中既要避免穿刺不當引起腹腔出血,又要實施食道-胃底曲張靜脈血管的栓塞和支架的成功釋放,同時還要防止血栓脫落等并發癥,分流道過寬或過窄都會影響手術效果,被譽為介入手術的“天花板”。
目前針對門脈高壓患者,主要的治療方式涵蓋內科保守治療、外科手術及介入治療。門靜脈高壓患者的并發癥多種多樣,其中最常見最危險的并發癥是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這些曲張的靜脈容易引起破裂出血大量嘔血,嚴重者會引起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另外,還有其他并發癥,比如引起脾腫大、脾功能亢進、大量腹水、感染、肝性腦病等。
一心為患詮釋醫者擔當,注重人才培養打造優秀團隊
“對于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大腦,就是健康。選擇醫生這個職業,就必須要有奉獻精神!沒有奉獻精神,干不好!”工作多年來,無論是白天還是深夜,只要有病人需要,一個電話,劉建都是第一時間趕回醫院。
介入手術,需要穿著二三十斤的鉛衣負重進行,忙的時候,有時一天連續五六臺手術,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在常年累月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劉建雙腿膝蓋的損傷越來越嚴重。四年前,當骨科醫生醫囑必須要盡快手術治療,否則會影響到將來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時,他才請了半月假住院治療。醫生建議雙腿分兩次手術,而劉建為了縮短手術治療及康復時間,盡快回到崗位救治更多的患者,選擇雙腿同時手術治療,雖然疼痛加倍也毫不后悔。
手術后第三天,劉建突然接到電話,急診科來了一位50多歲的患者,突發言語不清伴右側肢體活動障礙2小時,檢查發現腦部有血管梗阻及腦動脈瘤,必須立即手術,否則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劉建果斷讓人用輪椅將他推到手術室,現場指導團隊同事順利完成手術后,才回病房休息。
“愛崗敬業、開拓創新、敬佑生命、甘于奉獻”十六個字,已經深深鐫刻在劉建平凡的醫路耕耘中。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