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礦總頻道:(通訊員:李長鑫)近日,徐礦總醫院胸外科團隊在上海胸科醫院丁征平教授的指導下完成一例肺聯合亞段精準肺切除治療早期肺癌的手術。通過聯合切除相近的肺亞段,解決段間結節以及肺組織深部結節的切除問題,為患者提供了精準的個性化治療方案。此手術也標志著徐礦總醫院“丁征平教授工作站”成立后,該院胸外科在肺部微創手術領域的新飛躍。
讀片發現漏網的肺小結節
60歲的陳女士在一個月前體檢胸部CT提示為左肺上段有磨玻璃樣結節,大小約1厘米,高度懷疑是早期肺癌的表現。體檢中心的醫生建議陳女士專科進一步確診。
陳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徐礦總醫院肺小結節MDT門診,找到院長助理、胸外科主任黃繼江求助。
結合陳女士的體檢報告,黃繼江高度懷疑患者為早期肺癌,且病灶位于左肺上葉前緣和后段交界處。
切除這個結節,是一個常見的小手術,常規的做法是進行楔形切除。
本著規范化、個體化的治療原則,黃繼江手術團隊為陳女士做了詳盡的術前規劃。術前討論的時候,黃繼江不僅調閱了患者的CT報告單,而且認真研讀了患者的CT原片。“一定要讀原片,而不能僅僅看報告單。”這是黃繼江從業多年來養成的習慣。“雖然現在人工智能非常先進,計算機可以形成報告單。但是很多細節都藏在原片中。”黃繼江說。
黃繼江在患者的肺門位置發現一個約5毫米的微小結節。這個結節被計算機忽略了,沒有出現在報告單上。
“專家共識”建議對8毫米以上的肺小結節采取外科手術治療。這個小結節明顯低于“警戒線”。黃繼江仔細閱片后認為,雖然新發現的小結節低于“專家共識”的大小標準,但是其周邊出現磨玻璃樣影,有豐富的血供,惡性的概率極高。即使現在暫時保留,幾年以后患者很可能會二次手術。
黃繼江把患者的影像資料傳給上海胸科醫院丁征平教授。丁教授認可黃繼江的觀點,建議將5毫米的小結節一并切除。
精準微創保留肺部功能
單獨切除1厘米的肺小結節不難。單獨切除5毫米的肺小結節也不難。難的是兩個一起切。黃繼江團隊經過討論,制定了肺聯合亞段精準肺切除的手術方案。
“肺段切除,即僅切除肺葉內包含病灶的肺段。對于生長于肺段交界處或位置較深,單一肺段切除無法保證安全切緣范圍的結節,就需要聯合亞段切除以保留更多的肺功能。而肺聯合亞段切除手術,是胸外科微創手術中的標志性手術,需要主刀醫生有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手術技巧。該手術能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肺組織,創傷小,術后恢復快。”黃繼江說。
黃繼江一邊畫著肺部的解剖圖,一邊耐心細致地為患者家屬解釋手術方案。
聽完黃繼江的講解,患者家屬搶過黃繼江手中的筆,一邊在5毫米的結節上畫著圓圈,一邊問出自己的不解:“醫生,這個小結節只有5毫米,你直接挖個洞把它切掉不就可以了嘛,為什么要把上面這么一大片都切掉?”
“這個位置比較特殊,如果進行楔形切除,則位置太深,要是強行切除肺葉則會對肺組織損傷過多。如果進行常規的肺段切除,那么無論是切除背段還是基底段,都無法保證切緣,也就意味著不能根治性切除。”黃繼江說。
“最主要的是,這個小結節在肺門的位置。周邊遍布靜脈和動脈血管,還有氣管。單獨把小結節挖出后,其周邊肺葉的血供就會受到影響,遲早會壞死。所以必須將肺段進行切除。目前的計劃已經是最大化保留肺功能的方案。”黃繼江說。
之后,胸外科黃繼江手術團隊聯合影像科、病理科、手術室認真組織MDT討論,最終制定了規范的切除的方案。經過精心準備,胸外科團隊在術中精細解剖,手術順利完成。術中快速病理檢測,術后病理回報為微浸潤性腺癌。這與術前、術中判斷一致。手術非常順利,術后患者恢復良好。
“我們肺部氣管、血管的分布就好像一棵大樹,從樹干到樹枝,越往遠處越精細、越復雜,而且存在的變異越多,而肺段及亞段的切除就是要做到將最遠端的枝杈精準切除。”黃繼江介紹,“這臺術式還是非常典型的,我們既做到了精準切除病灶,又最大程度為患者保留了肺組織。針對這類手術,我們都會在術前認真討論,根據三維重建技術建立模型,明確肺結節的位置及周圍動脈、靜脈、支氣管之間的關系,并根據患者的結節位置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
據悉,丁征平教授為上海市胸科醫院知名專家,長期致力于解決肺結節(肺部腫瘤)的診療難點和技術瓶頸,對肺部腫瘤、縱隔腫瘤、食管腫瘤、胸壁腫瘤、氣管腫瘤、胸膜間皮瘤等疾病的診斷和手術治療有相當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肺結節微創化、精準化、個體化診治領域享有較高聲譽。今年7月,丁征平教授工作站暨肺結節微創外科診療中心在徐礦總醫院掛牌成立。丁征平教授將定期到徐礦總醫院坐診、手術。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