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褥瘡對于患者本人的傷害是極其痛苦的,62歲的何先生因為褥瘡在徐州仁慈醫院入院治療時,發現3厘米的創口潰爛形成的空腔里面竟然容下300毫升的生理鹽水。仁慈醫院慢創科劉衍松主任給何先生采取了手術治療,經過2個月治療,何先生已拆線出院。劉衍松主任提醒說,如果家有長期臥床的老人,家人應特別注意,防止褥瘡的形成,一旦形成褥瘡,應該盡早尋求專科治療。
62歲的何先生長期臥床后,他生了褥瘡
何先生是在兩個月前被家人送到仁慈醫院尋求治療的。
劉衍松主任回憶說,何先生剛來醫院的時候,神情痛楚,精神萎靡,生褥瘡的部位潰爛流膿,散發著濃烈的異味。
老人言語不清,其家人向醫生介紹了老人的情況。62歲的何先生5年前患上帕金森癥,病情已經發展到中度階段,動作遲緩、肌肉僵硬,雙手震顫。在家里只能臥床,出行也必須依靠輪椅幫助。不幸的是,老人還因患有腦梗塞,不但有言語障礙,還出現了大小便失禁情形,4個月前進行了膀胱造瘺術。
手術后3個月,家人發現長期臥床的老人骶尾部皮肢紅腫、破潰,出現了一片米粒大小的創面。因為老人出行不易,家人就到附近藥店買來消炎藥物給老人服用涂抹,但收效甚微,老人的褥瘡進一步惡化,開始發炎、流膿。家人見病情加重,立即將老人送到仁慈醫院慢創科。
清創,負壓吸引,創面開始出現好轉
“根據褥瘡的嚴重程度,臨床上往往分為一到四期,數字越大,顯示情形越嚴重。何先生來醫院時,我們評估他的情形屬于四期,需要盡快手術治療。”劉衍松主任介紹說,褥瘡屬于慢性難愈性創面,他和同事曹天勇醫生給何先生制訂了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治療類似問題清創是第一步。何先生的褥瘡從表面看只有2-3厘米的創口,但清創后,褥瘡深部潰爛形成的空腔能灌入300ml的生理鹽水。
“這就是褥瘡的一個典型特點,從外面看創口小,但內部肌肉潰爛往往較大,如同一個倒置的燒瓶。”劉衍松主任說,這就是為什么一些褥瘡患者的家人,在使用各種外用涂抹的藥物后,發現褥瘡根本無法緩解,原因就在這里,深處的創口必須先予處理。
第一步完成以后,接下來,劉衍松主任通過創面治療的新技術——負壓吸引技術對已感染的病灶進行膿腫引流,及時排除病灶內的膿性積液、壞死組織等有害特質,消除對機體的炎性刺激。隨后,老人一直難愈的創面開始出現顯而易見的好轉,創面的愈合速度加快了2—3倍,為下一步的手術修復創造了條件。
十天后,何先生骶尾部創面上的負壓拆除,又進行換藥治療,醫生利用敷料和長效抗菌劑配合局部殺菌消炎,加泡沫敷料保持創面一個相對濕潤的微環境。一段時間后,創面條件良好時又進行了二次修復手術,老人的創面很快順利愈合,拆線出院。
提醒:長期臥床生褥瘡,一定要及時尋求專科治療
類似何先生這樣長期臥床后生出褥瘡的患者,在仁慈醫院慢性創面顯微修復外科還有不少。早在2014年,徐州仁慈醫院與慢性創面治療技術全國知名的北京304醫院合作,整合燒傷科、內科、介入科等多學科力量,設立慢性創面顯微修復外科(傷口治療中心)以來,收治眾多慢性難愈性創面患者,為患者提供了綜合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劉衍松主任提醒說,如果家有長期臥床的老人,家人應該特別注意,防止褥瘡的形成,一旦形成褥瘡,應該盡早尋求專科治療,不要讓一些一期、二期褥瘡拖延成三期、四期褥瘡,患者遭遇更多痛苦,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
徐報融媒記者 周愛田 通訊員 王竹玉 轉自都市晨報 2020.3.10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