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就醫(yī)故事:近日,由徐州市婦幼保健院李桂林副院長主刀的腹腔鏡聯(lián)合陰道根治性宮頸切除術成功完成。手術創(chuàng)傷小、技術含量高,在挽救生命的同時,為患者保留了生育的權利與尊嚴,真正做到了婦科惡性腫瘤的規(guī)范化及個體化治療,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治療理念。
晴天霹靂:27歲未育女子查出早期宮頸癌
27歲的王女士結婚已有數年,但一直沒有備孕成功。“第一年沒懷上,我覺得年紀輕,沒什么。到了第二、第三年,我就有些著急了。”王女士回憶說,她從婚后開始備孕,但始終沒有動靜。后來在當地醫(yī)院檢查,被診斷為不孕癥。
1月初,王女士來到徐州市婦幼保健院李桂林副院長的專家門診尋求幫助。李副院長在給其做了詳細的檢查后發(fā)現王女士的宮頸發(fā)生了癌變,即早期宮頸癌。這對王女士來說,猶如晴天霹靂,讓她一下子如入冰窖。27歲,生命如此鮮活,幸福才剛剛開始,卻要戛然而止,她一時無法接受這殘酷的現實。
對癌癥的恐懼、對治療的迷茫,對未來的擔憂,對疤痕的厭惡,讓王女士焦慮萬分,夜不能寐。我的病還有得治嗎?腹部的傷口會有多長?術后要不要化療?還能不能保留卵巢?手術以后還能要孩子嗎……一系列的提問讓李桂林副院長感受到了患者滿滿的焦慮。
婦科醫(yī)生都知道,早期宮頸癌的治療原則之一是要切除子宮,這意味著年輕的小王還沒有生育自己的孩子,就要切除子宮。這樣的治療結果也意味著她或許永遠沒有機會成為一名母親。或許王女士失去的不僅是女性標志性的子宮,甚至有可能面臨著家庭的破碎。
以人為本:為患者制訂個性化治療方案
李桂林為病人施行手術
李桂林為患者診斷病情
“患者還年輕,有這些想法和擔憂很正常,我能做的就是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盡可能幫助她解除顧慮。”
李桂林副院長說,對于宮頸癌的通常治療方法是宮頸連子宮一起拿掉。但這對于王女士來說,顯然是無法接受的。結合王女士的身體情況以及生育需求,李副院長和他的團隊對病情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討論,并確定在保住子宮的情況下是可以完全切除腫瘤的。最終確定了保留生育功能的經陰道廣泛宮頸切除加腹腔鏡下前哨淋巴結清掃加宮頸環(huán)扎術的個體化治療方案。當王女士聽到了這個治療方案后,真的是悲喜交加。
一場生命保衛(wèi)戰(zhàn)拉開了序幕。經過細致的術前準備,周密的手術方案及應急預案,1月2日,一切準備就緒,王女士被推入了手術室。在她進入麻醉狀態(tài)后,李副院長在麻醉科、手術部、病理科的合作下,完成具有一定難度的該例手術。
當聽到王女士的手術順利結束,快速冰凍病理結果滿意,完整的保留了生育功能,王女士的家人相擁而泣。不僅如此,術后王女士恢復快,各項指標基本正常,活動自如,目前已痊愈出院。這不僅解除了患者的病痛,而且手術中成功地施行了腹腔鏡下宮頸環(huán)扎,為王女士后續(xù)的生育需求提供了保障。
微創(chuàng)技術:婦科腫瘤可在腹腔鏡下進行
隨著微創(chuàng)理念的深入和生物醫(yī)學模式的轉變,臨床治療的傳統(tǒng)方法正在伴隨著醫(yī)學技術的提高而逐步更迭。系統(tǒng)的區(qū)域淋巴結切除是婦科惡性腫瘤全面分期手術的一部分,然而這種一刀切模式帶來的系列并發(fā)癥正在引起臨床醫(yī)師的密切重視。如何規(guī)避過度的“淋巴清掃”,以精準理念和個體化治療模式為導向,恰當、合理、精準地實施淋巴結切除術,并且在保留生育功能的情況下不影響療效,成為當前婦科惡性腫瘤治療中的熱點。在病情允許及患者特殊需求下,根治性宮頸切除結合前哨淋巴結探查及切除,手術中適時予以宮頸環(huán)扎,成為早期宮頸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新選擇。
如果說在“微創(chuàng)”出現之前,做個婦科腫瘤手術,需要全方位開膛剖腹“留長疤”的話,腹腔鏡的婦科腫瘤微創(chuàng)手術就相當于在肚子上留下幾個小孔,雖然對手術操作者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對患者來說,傷口小,愈合快,無異于是“福音”。既往早期宮頸癌的治療均以廣泛性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掃術為主,剝奪了婦女的生育權利,極大地降低了生活質量。目前治療早期宮頸癌的標準術式是廣泛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既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恢復快,又保留了生育能力。而且隨著發(fā)病率年輕化的趨勢,對于年輕女性來說,保留生育功能在治療疾病的同時顯得尤為重要。
“可以這么說,傳統(tǒng)的開膛剖腹的手術,會把人的肚子拉開五六層,腹中各種器官在肉眼直視之下,醫(yī)生的雙手直接可以接觸到病灶;而在腹腔鏡手術下,醫(yī)生看患者就像在電視上看一樣。通過在肚子上打幾個直徑5毫米、10毫米的小洞,然后把腹腔鏡和手術器械送進去,通過鏡頭的推進,醫(yī)生可看到放大到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腹中血管、毛發(fā)、病灶等,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手術治療”。李副院長說,目前這一手術已應用在各種婦科腫瘤中。
也許很多人會有這樣一個疑問:腹腔鏡下的這種微創(chuàng)手術,不進入肚中,病灶、腫瘤等能切除干凈嗎?對此,李副院長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傳統(tǒng)手術下,肉眼看血管像毛毛蟲的話,那么腹腔鏡下看血管就像自來水主供水管道,非常清晰,尤其是傳統(tǒng)手術下不容易看到的毛發(fā)等,在腹腔鏡下,也是清晰可辨,反而更容易取干凈。所以“腹腔鏡下病灶取不干凈”的說法是一種誤解。
重在預防:重視婦科檢查及孕前檢查
作為女性獨有的“第六臟器”,子宮對于女性的意義,不亞于美麗的容貌和聰明的頭腦。眾所周知,子宮不僅是孕育生命的“搖籃”,也是女性維持青春、保持內分泌穩(wěn)定的關鍵。但是,在女性的一生中,子宮會遭遇許多“殺手”,宮頸癌無疑是威脅女性健康的一大殺手。
此前,南京一19歲的女孩罹患宮頸癌的消息,讓不少人為之震驚。如此年紀輕輕的花季少女怎么會患上宮頸癌?對于李副院長來說,臨床上一個明顯的感受就是,這幾年宮頸癌發(fā)病明顯增多了。其中,年輕的宮頸癌患者越來越多,宮頸癌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
有數據顯示,30歲到40歲之間的宮頸癌患者占到10%左右,且呈上升化趨勢。李副院長建議年輕有性生活的女性,一般從23歲開始,就應該每年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或每3—5年進行一次細胞學和人乳頭瘤病毒(HPV)的聯(lián)合篩查,而不是等到35歲以后才開始檢查。如果篩查中出現異常,需到醫(yī)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以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
不僅如此,從理論上講,妊娠對宮頸癌有不良影響。妊娠期由于雌、孕激素、HCG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增加抑制了機體的免疫狀態(tài),子宮血液循環(huán)的增加以及臨產時子宮頸擴張,均可引起癌栓擴散,加速宮頸癌的發(fā)展。因此,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合理治療尤為重要。
宮頸癌是唯一可以預防和早期發(fā)現的癌癥之一。一般的宮頸癌前病變發(fā)展為宮頸癌大約需要10年時間。這給人充足的時間去早期發(fā)現它、治療它。“目前,宮頸癌的高危因素———HPV病毒已經明確、篩查技術也已經十分成熟,有性生活的婦女按時進行常規(guī)的宮頸防癌涂片檢查,可使得宮頸癌的早期診斷率大大提高。”李副院長提醒說,要想預防,關鍵在于要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及時發(fā)現和治療宮頸慢性疾病和宮頸癌前病變,終止其向宮頸癌的發(fā)展。同樣,新婚備孕期婦女更應重視孕前檢查,不但能為優(yōu)生優(yōu)育打下基礎,更能提前為女性孕期的身體健康做好準備。因此,成年女性應每年做一次婦科檢查,尤其是防癌檢查,切莫自認為年輕,身體好,而忽視了自身的健康隱患。
撰稿/姜莉萍 姚萌 秦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