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內分泌科這個名字聽起來“高大上”,很多患者都不太清楚這個科到底是看什么病的。那么,究竟哪些疾病需要到內分泌科就診呢?
據了解,內分泌科主要診治的疾病分為兩大類:內分泌疾病與代謝疾病。這些疾病臨床表現復雜多變,常常波及多個系統及器官。臨床上的許多“疑難雜癥”其實就是內分泌代謝性疾病。
近日,記者采訪了徐醫附內分泌科專家趙猛、應長江,他們指出,有兩類病人常常跑錯科室,一部分是難治性高血壓病人,一部分是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他們其實更適合去內分泌科看看。
A、有類高血壓得去內分泌科看看
近年來,我國高血壓患者一直呈上升趨勢,趙猛指出:“全國高血壓的發病率高達37.2%,達標比例僅僅只有5.7%。目前其診斷標準也將從140/90mmHg降低為130/80mmHg,根據這個標準,高血壓發病率還將進一步上升。”
說到高血壓,人們通常是去心內科尋醫問診。記者近日從徐醫附院內分泌科了解到,有一部分難治性高血壓病人,需去內分泌科找找病因。
難!高血壓20多年降不下來
來自安徽蕭縣50歲左右縱老師有一個大煩惱,三十多歲時發現自己是高血壓,之后一直口服降血壓藥,也去很多醫院就過診,但是自己的血壓就是難于控制。
令人擔憂的是,林老師有時血壓會突然飆升至200/120mmHg以上,情緒容易激動,常常和別人吵架,身材也比較瘦小。而且,這種血壓突然升高的情況呈陣發性。
多方打聽后林老師來到徐醫附院內分泌科找到趙猛副主任醫師,經過觀察縱老師的情緒、體型以及其他病癥,趙猛懷疑林老師的高血壓是由內分泌異常引起的,經過腎上腺增強CT等相關檢查,果然在腎上腺上發現一個4—6公分的占位,后確診為嗜鉻細胞瘤,經過泌尿外科手術后,林老師的血壓終于恢復正常了。這幾年的隨訪,每周三林老師都會來趙猛主任的門診復診,趙猛發現,林老師不僅血壓穩定、變胖了一些,情緒也比以前穩定多了。
據徐醫附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趙猛介紹,“高血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高血壓是沒有其他原因或找不到病因導致的血壓高,占高血壓的絕大多數,老百姓平常所說的高血壓多數屬此類。而繼發性高血壓是因為先有其他病,血壓升高僅是這些疾病的臨床表現。與原發性高血壓治療不同,繼發性高血壓首先得治療原發疾病,才能有效控制血壓,一旦原發病因解除,血壓即恢復正常,不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
據了解,繼發性高血壓常見的病因是腎性高血壓和內分泌性高血壓,例如垂體生長激素腺瘤可引起肢端肥大癥和高血壓;垂體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可引起皮質醇增多癥和高血壓;腎上腺增生或腫瘤(醛固酮瘤、腎上腺腫瘤)可引起高斑壓和低血鉀;嗜鉻細胞瘤可引起陣發性高血壓;部分甲狀腺疾病(甲亢或甲減)可伴發高血壓;某些遺傳性疾病(如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癥、Liddle綜合征)、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以及某些藥物(如長期服用甘草類咳嗽藥和保肝藥)也可導致高血壓等。
這些病因一旦找到,通過外科手術或加用某種特殊的藥物,可以根治或改善高血壓以及疾病預后狀況。
至少有14種內分泌疾病可以引起高血壓,常見的有3種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已經發現至少有14種內分泌疾病可以引起高血壓,趙猛向大家介紹了常見的3種類型。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是常見的內分泌性高血壓之一 。它是由于腎上腺皮質自主分泌過多醛固酮導致水鈉潴留、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受抑制引起,即鹽依賴性高血壓。
內分泌高血壓的治療,診斷是關鍵,據趙猛介紹,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診斷分為篩查、確認及亞型鑒定階段。隨著血漿醛固酮/腎素活性比值(ARR)篩查指標的引入,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高血壓的診斷率明顯升高。
腎上腺靜脈采血是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分型定位的金標準,判斷一側腎上腺優勢分泌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很高。據了解,徐醫附院內分泌科是蘇北地區最早開展腎上腺靜脈取血技術的科室之一。
第二種是皮質醇增多癥,主要以滿月臉、多血質、向心性肥胖、紫紋、糖尿病傾向、高血壓等為主。其為多種病因造成腎上腺皮質分泌過多糖皮質激素(主要是皮質醇)而產生的一種癥候群,診斷一般需通過腎上腺CT及相關皮質醇等激素檢查。
第三種是嗜鉻細胞瘤,患者常常出現陣發性血壓升高,而且一般降壓藥治療常無效。這類病人的癥狀常常比較明顯,往往伴隨“頭痛、心悸、多汗”三大癥狀,被稱為三聯征。”
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
——7類高血壓人群可以到內分泌科來看看
內分泌性高血壓通常都有激素依賴特征,早診斷早治療可以減少高血壓引起的心、腦、腎、血管損傷等并發癥的發病率和病死率。
趙猛建議,高壓患者如果出現下列情況,應考慮內分泌性高血壓的可能,須盡早到內分泌科進行排查。
1.有高血壓家族史。
2.青少年兒童或青年人高血壓。
3.伴有性發育或體格發育異常。
4.常規抗高血壓藥物難以控制血壓或血壓水平波動大。
5.高血壓伴有低血鉀。
6.高血壓患者影像學檢查無意中發現有垂體瘤、腎上腺腫瘤或甲狀腺腫大等,需分別對這些腺體的功能進行評估。
7.高血壓伴有其他內分泌癥狀或體征。
B、引領區域多囊卵巢綜合征治療的規范化、個性化
經常見到年輕的女性,被診斷為多囊卵巢綜合征而煩惱, 甚至驚慌失措,來向醫生“求救”。
多囊卵巢綜合征有哪些癥狀呢?徐醫附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醫學博士、江蘇省醫學會內分泌分會青年委員應長江告訴記者,簡單說來,首先是月經失調,包括周期大于35天,每年有3個月及以上不排卵;其次是有痤瘡,常位于額、雙頰、鼻和下頜等部位,因為雄激素水平高,和一般女性相比,具有多毛的特征,比如在上唇、下頜、乳暈周圍、下腹正中線等部位出現粗硬的毛發,在體型上,往往容易肥胖。
據應長江博士介紹,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僅嚴重影響女性朋友的生育,而且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發病率,相關的代謝失調包括高雄激素血癥、胰島素抵抗、糖代謝異常、脂代謝異常、心血管疾病危險也增加。據了解,多囊卵巢綜合征臨床上以雄激素過高、持續無排卵、卵巢多囊改變為特征,常伴有胰島素抵抗和肥胖。每周四門診過程中應長江發現,其發病原因和患者的生活方式有關,如久坐、愛吃甜食,也和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有關。對于懷疑自己是不是多囊的女性朋友來說,怎么自測呢?應長江建議,如果月經不準時、稀疏,可以在自己的排卵期清晨測量體溫,看看有沒有下降,還有長期不懷孕的人,都可以來內分泌科看看。
徐醫附院內分泌科將特設一日病房
——多學科聯合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針對性治療
一些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常常感到迷茫,不管在中醫科還是婦科,都可以看這個病,患者對藥怎么吃,需要治療什么不清晰。
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的患者在就診過程中太過心急,盲目相信中藥調理,隨意應用促排卵治療。肥胖的多囊卵巢綜合征婦女,一定要到專業醫院進行全面的評估后,進行針對性治療。
針對治療藥物的使用方案混亂,不同患者的需求,徐醫附內分泌科開展了囊卵巢綜合征的規范化、個性化治療。
據了解,應長江博士兩年前去上海進修時,接觸到國外規范化的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治療方法,從那時起,他就開始著手研究、開展相關的診斷和治療。
為了盡早幫助患者明確診斷以及排除其他疾病,尤其是年輕女性不方便請假的特點,徐醫附內分泌科將特開設一日病房,不僅可以為患者節省檢查費用,而且不耽誤工作。
患者可以在1—2天內完成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在出院3天內在取到報告。
“檢查的項目包括肝功能、腎功能、血脂、電解質,小劑量地塞米松抑制實驗,甲狀腺功能、糖化血紅蛋白、CRPOGTT法,性激素5項,彩超,骨密度等。”應長江說,這些項目可以盡早幫助患者明確診斷以及排除其他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首先要進行預約,選擇好住院的時間,以月經2—5天或者停經45天以上為最佳。并且入院前一天晚上8點偶不進食任何食物,但可以喝白開水。入院后,早上7點半空腹抽血,然后完成其他檢查,下午4點再次抽血,晚上口服地塞米松,第二天早上8點抽血結束后就可以辦理出院了。
檢查結果出來以后,徐醫附院內分泌科會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需求選擇人性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針對青春期女孩,或暫時無生育要求的女性,月經不調可先以調節月經、減輕癥狀為主,內分泌科醫生可以聯合中醫科的專家團隊對患者會診,對于不按時來月經者,周期性孕激素撤退,在醫生的診斷下通過藥物治療。
針對生育期不孕的女性,則以促進生育為主,內分泌科醫生會聯合婦科,對患者進行催排卵的治療。
此外,對于病情較輕的患者,建議他們進行預防治療,加強鍛煉,積極預防肥胖、改善胰島素抵抗和代謝異常、保護子宮內膜、預防圍產期并發癥和胎源性疾病、積極預防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預防內膜癌。
具體的調整方法如下:
1. 堅持長期限制熱量攝入,減少油膩、甜食。蔬菜不限。水果適量每天3-4兩、控制主食。 足夠蛋白質如雞蛋瘦肉(1g-2g/體重公斤)。
2.適量耗能規律的體格鍛煉(30分/天,每周至少5次,減重最有效。
3.減少精神應激、戒煙、少酒、少咖啡因也很重要。
4.減低壓力,規律睡眠,調整心情有助于改善病情。
5.社會、家庭應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
6.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調整生活方式、減肥的同時可以試孕,如果3-6個月試孕不成功或癥狀未減輕,則應在醫院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