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你知道心梗發病前兆嗎?徐州名醫大講堂分享急性心肌梗死的預防和急救相關熱點問題,解答你所有疑惑。


市民們仔細聆聽名醫講解

為提高公眾對心梗嚴重性與防治重要性的認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規范化救治流程,2014年,我國首次成立“心梗救治日”,確定每年的11月20日為“中國1120心梗救治日”。名醫大講堂響應號召,請來徐州市中心醫院心臟診療中心副主任醫師婁明為大家帶來一場題為《急性心肌梗死的預防和急救》的科普講座,五大熱點問題的梳理與詳解,令現場讀者對心梗救治知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次名醫大講堂由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和徐州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聯合主辦,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健康事業部承辦,于昨日上午在徐州報業傳媒集團五樓會議室舉行。
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冠狀動脈病變導致心肌壞死
隨著氣溫不斷下降,又到了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以其突發性和高致死率、高致殘率,尤為危險。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顯示,2002年至2015年,我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總體呈上升態勢,從2005年開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2015年農村人口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為70.09/10萬,城市人口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為56.38/10萬。
婁明介紹,我國將“心梗救治日”定在11月20日,就是希望大家牢記兩個“120”: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把握黃金救治120分鐘,這樣才能構筑起固若金湯的心梗防治戰線。
首先要明確的是,什么叫做“急性心肌梗死”?婁明指出,醫學上認為,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導致心肌壞死,就叫急性心肌梗死。
據介紹,心肌梗死高發于吸煙、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以及有家族史的中老年男性及絕經后的女性,而此病50%以上的患者在發病前數日有乏力,胸部不適,活動時心悸、氣急、煩躁、心絞痛等前驅癥狀,其中以新發生心絞痛或原有心絞痛加重為最突出表現。
急性心梗發作時有哪些表現 如疼痛、惡心、心律失常等
據婁明介紹,多數病人于發病前數日可有前驅癥狀,心電圖檢查,可顯示ST段一過性抬高或降低,T波高尖或明顯倒置,此時應警惕病人近期內有發生心肌梗塞的可能。
“急性心梗患者最先出現的癥狀是疼痛,一般多發生于清晨,發生的部位和性質類似于心絞痛,但多無明顯誘因。患者常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有頻死感。”婁明說,少數患者(多為糖尿病或老年患者)無疼痛或一開始即表現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易被誤認為胃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癥;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頜、頸部或背部上方,易被誤認為牙痛或骨關節痛;另有少數人在整個急性病程中無任何明顯癥狀,日后體檢才發現曾患過心肌梗死。
約1/3的患者在疼痛劇烈時伴有頻繁的惡心、嘔吐和上腹部脹痛等胃腸道癥狀。還有75%~95%的患者可能于起病1~2周內有心律失常癥狀,尤其是在24小時內可伴有乏力、頭暈、暈厥等癥狀。有患者會在發病疼痛時伴有血壓下降,甚至于在起病后數小時至1周內發生休克,這部分患者能占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10%。
婁明說,心梗發生時的全身癥狀主要是發熱、心動過速、白細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其中,發熱一般于疼痛發生后24~48小時出現,程度與梗死范圍常呈正相關,體溫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過39℃,持續1周左右。
另外,心梗還可能導致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可在起病最初幾天內發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轉階段出現,系梗死后心臟收縮力顯著減弱或收縮不協調所致,發生率為32%~48%。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煩躁等,嚴重者可發生肺水腫,隨后出現頸靜脈怒張、肝大、水腫等右心衰竭表現。”
發生急性心梗了該怎么辦 正確急救+120分鐘內打通血管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十分危急、病死率極高的病癥。一旦發病,急救處理是否及時和妥當,對急性心肌梗死轉歸十分重要。”
婁明指出,凡是疑有急性心肌梗死者,應嚴格臥床休息,切忌讓病人行走或搬動病人,保持安靜,避免精神過度緊張。有條件者可高流量吸氧,改善心肌供氧。舌下含硝酸甘油1片,3~5分鐘無效,再含1片,最多服2-3片。有條件的話,在含服硝酸甘油的前后應注意測量血壓,如果血壓低于100/60毫米汞柱,應慎用。
于此同時,應撥打“120”急救電話,請急救醫生前來檢查治療,病情穩定后方可移動病人。在醫生未到之前,病人突然昏迷、抽搐,表示發生心臟驟停,應立即進行徒手心肺復蘇。如果醫生在場,使用電擊除顫技術可挽救50%以上病人的生命。
婁明一再強調說,急性心梗的救治還要把握“黃金救治120分鐘”這一原則,爭取早期進行急診造影+支架術或者靜脈溶栓治療,開通閉塞的冠脈血管。
他表示:“如果發生劇烈持久的胸痛,尤其是平時有心絞痛的患者,發生胸痛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還不能緩解疼痛,應立即去醫院或者撥打120,急救越早越好,在1個小時內打通堵塞的血管,心肌可能只壞死20%,而延誤到6小時以后,心肌可能壞死80%~90%。心肌壞死之后,極易造成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日常如何預防心肌梗死 做好冠心病的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婁明表示,心肌梗死的預防應首先堅持冠心病的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一級預防又叫病因預防,是預防冠心病發生的根本預防措施,是對沒有發生冠心病的人群,針對形成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及病因采取干預措施而進行的預防。”
據介紹,一級預防必須從幼年開始,其預防內容包括:控制血壓。合理飲食結構及熱量攝入,避免超重。防治高血脂癥,降低人群血脂水平。戒煙限酒。積極治療糖尿病。避免長期精神緊張及過分激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每人可根據自己本人的特點,選擇一至兩項有益的體育鍛煉項目,堅持長期鍛煉下去。
“二級預防指已患有冠心病者,控制其發展和防止并發癥,使其更好地康復。”婁明指出,二級預防要做到“三早”,即早發現、早處理、早治療。只有做到“三早”才能使冠心病后遺癥減到最小程度。
“一級預防的所有措施,對于二級預防都十分重要。同時應避免冠心病發作的誘因,如飽餐、大量飲酒、過勞、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突然的寒冷刺激等,并定期接受預防性體格檢查。在上述方法效果不滿意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選用副作用小的擴冠脈藥物、β-受體阻滯劑等,以防止冠心病的發作與發展。”
婁明表示,一旦有冠心病的急性發作,如嚴重的心絞痛,應嚴格臥床休息,立即用擴冠藥物,最好就地治療,待情況相對穩定后再送往醫院。這樣可以減少心肌梗塞的發生。近年來不少學者主張長期小劑量服用阿斯匹林,能有效地防止血小板凝聚狀態,從而預防冠心病的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
冠心病人特殊注意事項 注意保暖、精神放松為宜
我們知道,冠心病是由于冠脈循環改變引起冠脈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間不平衡而導致的心肌缺血或損害,如果對其控制不好的話,它會進一步地發展成為心肌梗死,危及生命。鑒于冠心病與心梗之間如此“密切”的聯系,冠心病人在管控疾病方面還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呢?婁明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禁止搬過重的物品。對于有發生心肌梗塞危險性的人群,應禁止搬抬重物。搬抬重物時必然要彎腰屏氣。
第二,保持精神放松,愉快生活。保持心境平和,對任何事物要能泰然處之,加強個人修養,正確對待生活、工作中的矛盾。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但應避免競爭激烈的比賽,即使比賽也應以鍛煉身體、增加樂趣為目的,不以輸贏論高低。
第三,不要在飽餐或饑餓的情況下洗澡。洗澡水溫最好與體溫相當,水溫太高可使皮膚血管明顯擴張,大量血流向體表,可能造成心、腦缺血。洗澡時間不宜過長,冠心病較嚴重的病人應在他人幫助下進行洗澡。
第四,注意氣候變化。持續的低溫、大風、陰雨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誘因之一,所以每遇氣候惡劣時,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適當加服擴冠脈藥物進行保護。
第五,冠心病病人日常生活中各種保護措施非常重要,同時還要懂得和識別心肌梗塞的先兆癥狀并給予及時處理。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