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通訊員 焦海波 韓黎雯) 突發劇烈頭痛檢查發現顱內有“炸彈”,緊急實施顱內動脈瘤夾閉術;徐州市一院神經外科專家:人到中年后,除了常規體檢外,最好每3—5年做次頭顱CTA和頭顱MRA。
近日,一名41歲患者因突發劇烈頭痛,被送往市第一人民醫院救治。經檢查,患者顱內左右大腦中動脈均發現動脈瘤,其中右側動脈瘤贏徑達1.5厘米,為巨大動脈瘤且已發生破裂。事不宜遲,神經外科主任徐鋒立即組織開展搶救,實施開顱動脈瘤夾閉術,目前患者已經恢復清醒。
顱內動脈瘤破裂生命危在旦夕
近日,一名41歲的患者突發爆裂性頭痛,強忍半天后,癥狀有增無減,遂被家人送往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腦部CT檢查發現,患者蛛網膜下腔出血。頭頸CTA檢查顯示,患者左右中動脈均有動脈瘤,其中右側動脈瘤直徑達1.5厘米,為巨大動脈瘤。更危險的是,這枚巨大動脈瘤已經出現了破裂,患者生命危在旦夕。
“顱內動脈瘤是指因腦動脈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腔內壓力增高的基礎上引起囊性膨出,形狀猶如一個‘氣球’,特別是瘤壁非常薄,隨時可能破裂,因此,被稱為人體腦中的‘不定時炸彈’。”徐主任表示,據統計,顱內動脈瘤第一次破裂出血的死殘率為20% -40%,幸存下來的患者若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很快就會發生第二次出血,這時的死殘率將高達60% -80%,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
徐主任表示,顱內動脈瘤夾閉術風險系數極高,在術中要分離腦組織并避開周圍重要的血管和神經才能實行動脈瘤夾閉,可以說此類手術是神經外科難度最大的手術之一。這就要求實施手術的醫生必須具備相當高的神經外科手術經驗和扎實的神經顯微解剖基礎和嫻熟的手術技巧。同時因為動脈瘤暴露十分困難,如果動脈瘤在術中破裂也將給患者造成毀滅性的后果。
“不定時炸彈”炸前無征兆預防很重要
這顆大腦中的“不定時炸彈”一旦爆炸如此危險,有沒有什么方法能夠提前解除這顆“炸彈”呢?徐主任表示,危險就危險在這顆“不定時炸彈”沒有爆炸,也就是沒有破裂肘,多數人不會感覺到異樣,這也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腦中是否有動脈瘤的主要原因。但在緊張、便秘、勞累或者血壓增高的情況下,就會發生破裂,且危害極大。
每年做常規體檢是否能夠及時發現顱內動脈瘤呢?對此,徐主任表示,目前的常規體檢項目,更多的是針對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檢查內容,包括:一般體格檢查與神經系統體檢、血壓、心電圖、心臟超聲、血常規、血脂、血糖、凝血、頸部血管超聲;更加深度內容包括:經顱多普勒超聲(TCD)、頭顱CT/MR平掃。但對于發現頭部病變,尤其是腦動脈瘤,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那怎么辦?徐主任表示,頭顱CT/MR平掃只能發現比較大的動脈瘤,而對更常見的中等動脈瘤檢出率幾乎為零。顱內動脈瘤的篩查,目前只有頭顱CTA和頭顱MRA。因此,建議人到中年后,除了常規體檢外,不妨每3-5年做一次頭顱CTA和頭顱MRA。從而做到早期診斷,精準治療。
突發劇烈頭痛不可小覷最好立即就醫
顱內動脈瘤破裂常見的癥狀有突然發作劇烈的頭痛。生活中,很多人不把頭痛當回事。但是,如果是劇烈頭痛,可要警惕了,它有可能預示著某種危險的疾病,比如腦動脈瘤的典型臨床表現就是劇烈頭痛,感覺就像要爆炸或鉗子緊緊夾在頭上一樣,常伴有惡心和嘔吐、頭暈甚至失去知覺,出現復視或對光亮非常敏感。有時候會有頸部疼痛,可能出現嗜睡和難以蘇醒。
腦動脈瘤破裂后,搶救的時機非常重要,一定要分秒必爭。因此徐主任表示,當患者出現劇烈的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癥狀時,最好立即到正規醫院的神經外科緊急就診。
據悉,顱內動脈瘤的預后與病人年齡、術前有無其他疾患、動脈瘤大小、部位、性質、手術前臨床分級狀況、手術時間的選擇、有無血管痙攣及其嚴重程度有關,尤其是動脈瘤病人蛛網膜下腔出血后伴有血管痙攣和顱內血腫者均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因素,手術者的經驗和技術熟練程度,手術是否應用顯微手術,術后是否有顱內壓增高(減壓充分與否)等等,都與預后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病人年齡大,伴有心、腎、肝、肺等重要臟器疾患以及高血壓者預后較差。
據了解,目前關于顱內動脈瘤的手術治療主要有兩種方法:開顱動脈瘤夾閉術和神經放射血管內介入手術治療。徐主任表示,該醫院神經外科早在10年前就開始開展顯微顱內動脈瘤夾閉手術,同時開展神經介入動脈瘤栓塞術。各種手術方法嫻熟,可以根據具體病情實施個體化精準治療,并且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患者可放心就醫。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