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很多準媽媽在懷孕期間都會有輕微的貧血,知道貧血后,很多人的反應就是補血,民間有很多補血方法,是科學的嗎?關于妊娠合并貧血,有很多其實你并不了解。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副主任醫師李欣介紹說,據統計,我國妊娠期貧血的發病率約為30%。當一個新的生命在母親體內安家落戶,胎兒就會貪婪地從母體中汲取需要的一切,促使母親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貧血就是妊娠時常見的并發癥,尤以缺鐵性貧血為主,其次為巨幼細胞性貧血,其它類型的貧血較為少見,其發生率因營養狀態、有無細菌或原蟲感染、有無遺傳異常等情況而有所不同。
那么,妊娠合并貧血是怎么回事?對于產婦和胎兒有哪些危害呢?大家都知道貧血需要補鐵,究竟怎樣補鐵才正確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產科專家怎么說吧!
普遍現象:鐵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孕婦易造成缺鐵性貧血
李主任說,貧血是妊娠期最常見的一種合并癥,屬高危妊娠范疇,特別是缺鐵性貧血在孕中后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醫學上把妊娠前已貧血的女性懷孕,稱為妊娠合并貧血。如果患有妊娠合并貧血,準媽媽會出現乏力、心悸、頭暈、耳鳴、食欲不振等癥狀。同時,還會出現皮膚粘膜蒼白,口角炎、舌炎、皮膚毛發干燥、脫發、指甲薄等。與健康狀況良好的孕婦相比,出現的一些癥狀還是比較明顯的,容易察覺,具體來說,比如由蹲著的姿勢站起來的時候,頭會感到暈眩,眼前發黑,要定住站一會兒才能恢復正常的感覺:比起家里其他的人,臉色看起來蒼白憔悴,甚至指甲和眼底的血色也顯得不夠飽滿足實:而且相當容易疲憊和倦怠。再任其發展下去,容易出現呼吸困難,心悸和胸痛的癥狀。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妊娠合并貧血的情況呢?對此,她分析說,引起貧血的原因可因脾胃虛弱,消化不良以致攝入的鐵、葉酸、維生素B12等造血物質缺乏,或因平時月經過多或寄生蟲病、或消化道的慢性失血所致。一般來說,妊娠期間血容量增加,而且血漿的增加比紅細胞的增加多,造成血液稀釋。因此,孕婦貧血的診斷標準為紅細胞計數<3.5×1012/L或血紅蛋白<110g/L。根據最新的統計顯示,妊娠合并貧血的發生率為42.1%。其中,缺鐵性貧血為主,巨幼紅細胞性貧血較少見,再生障礙性貧血更加少見。
同時,李主任指出,如果孕婦鐵的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就會十分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這是孕期準媽媽最常見的貧血,因為在懷孕前準媽媽體內鐵存貯量不足,而胎盤和胎寶貝的發育都需要增加血液量,以至鐵的供給量要達到孕前的2倍;加上準媽媽懷孕后胃酸減低也影響了飲食中鐵的吸收,而孕后又未能通過飲食攝取足量的鐵;而巨紅細胞性貧血是由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此外,再生障礙性貧血則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細胞增殖與分化障礙,導致全血細胞減少為主的主要表現的一組綜合癥,危害較大,但發生幾率較小。
“所以,備孕中的女性妊娠前就要積極治療失血性疾病,如月經過多等,以增加鐵的貯備。妊娠4個月以后,需要逐漸增加鐵的量,避免缺鐵性貧血的發生。”李主任強調說。
專家分析:妊娠期貧血對孕婦和胎兒危害相當大
談到妊娠合并貧血的危害,李主任表示,妊娠期貧血對孕婦和胎兒的危害都是很大的。對孕婦而言,主要表現在:一是由于貧血,孕婦的血漿蛋白濃度低,所產生的抗體少,巨噬細胞作用減弱,而使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差,易發生感染。血紅蛋白含量越低的產婦,產后感染的可能性越大;二是孕婦貧血時,血液攜帶氧的能力低,在慢性輕度貧血時不會有什么不適癥狀,但在嚴重貧血或急性失血過多時,就會心跳加快,輸出量增多,血流加快,加重心臟負擔。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就會發生心肌缺氧,導致貧血性心臟病,甚至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當血紅蛋白<50g/L時,孕婦就會出現心肌損害;三是對失血的耐受性下降。分娩時,貧血孕婦的出血量即使在正常范圍,也可能因耐受性下降而導致休克和死亡。
同時,對胎兒來說,輕度貧血影響不大,對于重度貧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當母體嚴重缺鐵時,由于血紅蛋白低,攝氧少,可造成胎兒慢性缺氧,引起胎兒發育遲緩、早產、死胎,并可引起新生兒貧血。這種嬰兒面色蒼白,全身各器官的生長發育均較差,智力亦較正常嬰兒差,反應遲緩。
幾點提醒:早孕期應進行檢查,若發現貧血及時治療
“現如今生活富足、物資充裕,嚴重的貧血已逐漸少見,但是飲食習慣的偏差及感染或遺傳疾病的忽略,卻是貧血常見的原因。妊娠期貧血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經歷體內鐵或葉酸儲備的減少、機體代謝的異常,最后才引起缺乏性貧血的發生。”對于準媽媽們,李主任特別提醒說,妊娠期貧血是可以預防的。早孕期應進行檢查,若發現貧血應及時治療,遵醫囑服藥并按時復查血色素。進入孕中期后,建議查一下體內的鐵含量。如果需要補鐵,首先要做的就是調整飲食,加強孕期營養指導,改變不良飲食習慣,不能偏食,營養要均衡,生活中合理膳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在膳食平衡的基礎上,可適量多吃些含鐵豐富的食物,比如動物肝臟、豬血、枸杞、牛肉、黑木耳、海帶、紫菜、香菇、發菜、茄子、胡蘿卜、菠菜、豆制品、雞蛋黃等,其中綠葉蔬菜食用時要注意烹飪方式,盡量涼拌或清炒,保證營養不流失。同時,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質的吸收和利用,患有貧血的孕婦每日堅持食用一些含維生素C豐富的新鮮蔬菜和水果。
采訪時,李主任反復強調一點,市面上銷售的一些補血保健品,因鐵含量低,不能代替正規鐵劑,所以不能夠完全依賴保健品糾正貧血。同時,也要避免走入誤區,民間的一些補血方法,如只吃紅棗就可以補血、紅糖水沖雞蛋可以治療孕婦貧血、葷菜不利于健康等,都不是科學合理的補血方式。
治療上,準媽媽一旦確定有妊娠期貧血,堅持食補后,檢查發現體內的血紅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圍,貧血癥狀仍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改善時,一定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接受規范的治療,比如口服小劑量的鐵劑,一般以口服酸亞鐵為主,劑量要遵照醫囑。絕大多數效果良好,而且此方法簡便、安全,價格低廉。不同劑型有各自的治療用量,但常用標準劑量為每天150-200毫克。口服鐵劑治療應盡早開始,單純缺鐵性貧血經治療2周后,血細胞比容及血紅蛋白濃度升高,并繼續上升,可于4-6周后逐漸恢復正常。此外,對于嚴重的缺鐵性貧血的孕婦,如果血紅蛋白<60g>90g/L以上,確保順利生產。
此外,李主任還提到一點,她在坐診時發現一些年輕愛美的準媽媽,看到懷孕后氣色不好,臉色蒼白,就會涂抹化妝品遮蓋,比如用腮紅顯得面色紅潤,氣色好一些。其實,這樣做不可取,她提醒準媽媽注意,去醫院作定期產前檢查時,一定不要化妝,保持素顏狀態,因為化妝品可掩蓋孕婦最真實的臉色,會影響醫生作出正確的判斷。
專家介紹:李欣,徐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副主任醫師。1998年畢業于徐州醫學院臨床醫學系,本科學歷,學士學位,畢業后一直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曾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論文十余篇。
專家擅長:對婦產科常見病,多發病能熟練診斷及治療,熟練掌握婦產科各類手術。對于產前診斷、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前置胎盤、胎盤暈剝等產科急危重疑難病癥診治有豐富臨床經驗。
門診時間:周二全天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