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1972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女尸辛追是西漢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妻子,她死于公元前186年,時年約50歲。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古代濕尸,出土后震驚了世界。對辛追的尸體進行解剖分析之后,發現這位貴婦人患有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膽石癥、腸道寄生蟲、血吸蟲病等多種疾病。其中可以看出,冠心病是一種古老的疾病。
從中醫角度認識冠心病
據徐州市中醫院心內科梅發光主任介紹,冠心病在古代醫籍中被稱為“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心悸”等病名,如《內經》中說“心病宜食薤”。中藥治療冠心病的已經有很久的歷史。早漢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比《內經》更詳細的介紹了此病,稱本證為“胸痹”,并在治療上根據不同證候,制定了瓜蔞薤白白酒湯等九張方劑,以取溫通散寒,宣痹化濕之效,體現了辯證論治的特點。清代王清任著《醫林改錯》,創立了活血化瘀的五逐瘀湯,最著名的是血府逐瘀湯,為冠心病活血化瘀治法的運用奠定了基礎。
本虛標實,以氣血陰陽虛為本,以瘀血 、痰濁為標。氣虛血瘀為常見的冠心病病機。病位主要在心腎,病及五臟。冠心病中醫治療原則為補氣活血、芳香溫通、豁痰散結。
常用中成藥有哪些?
常用中成藥可分為:芳香溫通類,活血化瘀類,益氣活血類,補益類。
臨床常作為口服中成藥的是芳香溫通類、活血化瘀類、補氣活血類,而臨床常用作為靜脈制劑的是活血化瘀類、補益類。
臨床常用口服中成藥:芳香溫通類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此類藥物功能有:減慢心率、解除冠脈痙攣、改善心肌缺血;擴張血管、強心;抗氧化、調節血脂;對血管內皮有保護作用;逆轉左室肥厚;對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心肌有保護作用。
可適應于冠心病屬于寒凝、血瘀證者。癥見,胸痛,形寒,甚則手足不溫,冷汗自出,多因氣候驟冷或驟遇風寒而發病或加。常用中成藥有: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復方丹參滴丸、冠心丹參滴丸等。
臨床常用口服中成藥:活血化瘀類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此類藥物功能有:改善微循環障礙;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脈血流量;抗氧化損傷和脂質過氧化損傷;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輸出量;減慢心率;促進冠脈側枝循環開放;擴張冠脈。
可適應于冠心病屬于血瘀證者。癥見:胸痛,如刺如絞,痛有定處,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質暗或瘀斑瘀點,舌下瘀筋。常用中成藥有:丹參片、血塞通、醋柳黃酮等。
臨床常用口服中成藥:益氣活血類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此類藥物功能有:減慢心率,降低心肌好氧量,提高 心肌耐缺氧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強心肌收縮力;擴張血管;降低血壓。
適應于氣虛血瘀證。癥見:心悸,胸痛,氣短乏力,舌質淡胖或有齒印,脈濡或沉細結代加上血瘀證的臨床表現。常用中成藥有:步長腦心通、以嶺通心絡等。
臨床常用靜脈制劑:活血化瘀類
常用中成藥有:葛根素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丹參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
臨床常用靜脈制劑:補益類
補益類可分為補氣和補腎兩大類
補氣:黃芪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參脈注射液、參附注射液
補腎:刺五加注射液
中藥治療冠心病的優勢與存在問題
作為冠心病二級預防用藥,中藥治療冠心病注重整體調節,多為天然藥物。有一批中成藥療效確切,深受患者歡迎,如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復方丹參滴丸。可改善病人生活質量,尤其對于冠心病合并其他多種疾病的病人。且開發中藥新藥,節省費用,是我國新藥開發研究的方向。辨證施治體現了現代醫學追求的個體化治療的高層次目標。
中藥治療冠心病雖然存在著諸多優勢,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目前,中藥治療冠心病還缺乏大規模的臨床實驗證據,不被國際醫學界認可。中成藥品種雖多,但新藥開發低水平重復。臨床用藥不依據辨證施治(個體化治療),影響療效和出現副作用。且無客觀辨證標準,臨床使用不易掌握。也無統一療效評價標準。
專家簡介:
梅發光 副主任醫師 副教授,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從事心血管臨床診療十余年,曾在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進修一年,多次赴南京、北京、上海等地培訓及學術交流,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中西結合診治: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絞痛、先天性心臟病(房缺、室缺、動脈導管未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高血壓等心臟疾病。主攻心臟介入診斷和治療,完成心臟介入手術近1000例,特別是在冠心病的介入支架治療更有豐富經驗,擅長復雜冠狀動脈病變的介入治療,擅長經橈動脈介入治療,減輕患者痛苦。曾在省級以上專業雜志發表論文十余篇。
專業擅長:中西結合診治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絞痛、先天性心臟病(房缺、室缺、動脈導管未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高血壓等心臟疾病。
門診時間:每周二上午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
從中醫角度認識冠心病
據徐州市中醫院心內科梅發光主任介紹,冠心病在古代醫籍中被稱為“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心悸”等病名,如《內經》中說“心病宜食薤”。中藥治療冠心病的已經有很久的歷史。早漢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比《內經》更詳細的介紹了此病,稱本證為“胸痹”,并在治療上根據不同證候,制定了瓜蔞薤白白酒湯等九張方劑,以取溫通散寒,宣痹化濕之效,體現了辯證論治的特點。清代王清任著《醫林改錯》,創立了活血化瘀的五逐瘀湯,最著名的是血府逐瘀湯,為冠心病活血化瘀治法的運用奠定了基礎。
本虛標實,以氣血陰陽虛為本,以瘀血 、痰濁為標。氣虛血瘀為常見的冠心病病機。病位主要在心腎,病及五臟。冠心病中醫治療原則為補氣活血、芳香溫通、豁痰散結。
常用中成藥有哪些?
常用中成藥可分為:芳香溫通類,活血化瘀類,益氣活血類,補益類。
臨床常作為口服中成藥的是芳香溫通類、活血化瘀類、補氣活血類,而臨床常用作為靜脈制劑的是活血化瘀類、補益類。
臨床常用口服中成藥:芳香溫通類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此類藥物功能有:減慢心率、解除冠脈痙攣、改善心肌缺血;擴張血管、強心;抗氧化、調節血脂;對血管內皮有保護作用;逆轉左室肥厚;對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心肌有保護作用。
可適應于冠心病屬于寒凝、血瘀證者。癥見,胸痛,形寒,甚則手足不溫,冷汗自出,多因氣候驟冷或驟遇風寒而發病或加。常用中成藥有: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復方丹參滴丸、冠心丹參滴丸等。
臨床常用口服中成藥:活血化瘀類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此類藥物功能有:改善微循環障礙;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脈血流量;抗氧化損傷和脂質過氧化損傷;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輸出量;減慢心率;促進冠脈側枝循環開放;擴張冠脈。
可適應于冠心病屬于血瘀證者。癥見:胸痛,如刺如絞,痛有定處,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質暗或瘀斑瘀點,舌下瘀筋。常用中成藥有:丹參片、血塞通、醋柳黃酮等。
臨床常用口服中成藥:益氣活血類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此類藥物功能有:減慢心率,降低心肌好氧量,提高 心肌耐缺氧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強心肌收縮力;擴張血管;降低血壓。
適應于氣虛血瘀證。癥見:心悸,胸痛,氣短乏力,舌質淡胖或有齒印,脈濡或沉細結代加上血瘀證的臨床表現。常用中成藥有:步長腦心通、以嶺通心絡等。
臨床常用靜脈制劑:活血化瘀類
常用中成藥有:葛根素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丹參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
臨床常用靜脈制劑:補益類
補益類可分為補氣和補腎兩大類
補氣:黃芪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參脈注射液、參附注射液
補腎:刺五加注射液
中藥治療冠心病的優勢與存在問題
作為冠心病二級預防用藥,中藥治療冠心病注重整體調節,多為天然藥物。有一批中成藥療效確切,深受患者歡迎,如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復方丹參滴丸。可改善病人生活質量,尤其對于冠心病合并其他多種疾病的病人。且開發中藥新藥,節省費用,是我國新藥開發研究的方向。辨證施治體現了現代醫學追求的個體化治療的高層次目標。
中藥治療冠心病雖然存在著諸多優勢,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目前,中藥治療冠心病還缺乏大規模的臨床實驗證據,不被國際醫學界認可。中成藥品種雖多,但新藥開發低水平重復。臨床用藥不依據辨證施治(個體化治療),影響療效和出現副作用。且無客觀辨證標準,臨床使用不易掌握。也無統一療效評價標準。
專家簡介:
梅發光 副主任醫師 副教授,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從事心血管臨床診療十余年,曾在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進修一年,多次赴南京、北京、上海等地培訓及學術交流,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中西結合診治: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絞痛、先天性心臟病(房缺、室缺、動脈導管未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高血壓等心臟疾病。主攻心臟介入診斷和治療,完成心臟介入手術近1000例,特別是在冠心病的介入支架治療更有豐富經驗,擅長復雜冠狀動脈病變的介入治療,擅長經橈動脈介入治療,減輕患者痛苦。曾在省級以上專業雜志發表論文十余篇。
專業擅長:中西結合診治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絞痛、先天性心臟病(房缺、室缺、動脈導管未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高血壓等心臟疾病。
門診時間:每周二上午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