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9月28日,在徐醫附院醫務處的全力協調和消化內科的積極配合下,徐醫附院胃病治療中心朱孝成團隊成功搶救了一例罕見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目前患者已康復出院。該手術的成功,標志著徐醫附院在治療復雜消化道出血方面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該例患者男性,50歲,因反復多次消化道出血入徐醫附院消化內科,有長期大量飲酒史。患者曾多次在外院住院檢查及治療,但治療效果均不理想。本次因出血頻繁及癥狀加重,伴重度貧血入住消化內科滕一農主任組。經CTA、DSA、胃鏡、腸鏡等多種輔助檢查均未證實消化道出血部位,采用各種內科治療措施患者仍有間斷出血。后在消化科費素娟、滕一農及王營教授,胃病中心朱孝成教授、邵永副主任醫師等的共同會診及討論下,認為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很可能在小腸,必須行術中腸鏡定位,從而進一步明確出血部位,為外科手術保駕護航。
在充分做好術前各項準備工作、制定周密詳細的治療方案后,由朱孝成團隊對患者進行了剖腹探查術,歷時5個小時,術中腸鏡證實了消化道出血部位位于小腸,共有三處明確的出血點,遂行腸部分切除吻合術。手術順利完成,杜月娥護士長帶領護理團隊已經做好護理準備工作。患者術后第3天即下床活動,目前已康復出院。
據朱孝成主任介紹:大多數消化道出血可以通過胃鏡、腸鏡明確病因,但仍有近5%的患者無法確診,稱之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因其病變部位主要位于小腸,故又稱小腸出血。目前小腸出血最具診斷價值和發展前景的技術是雙氣囊小腸鏡,其診斷率約為76%-80%。手術探查雖是小腸出血定位診斷的有效方法,但風險極高,有報道可以導致12%手術并發癥和8%的手術死亡率,這無疑限制了剖腹探查的臨床應用。本例患者我們采用術中腸鏡檢查證實了小腸出血的部位,成功實施了腸切除術,術后恢復順利,為消化道出血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胃病治療中心在朱孝成教授的領導下,醫療組已建立了疑難危重病例定期討論制度,對急診疑難病例隨時討論,實行個性化診療措施,大大提高了團隊處理疑難危重患者的能力。該患者的成功救治,充分體現了胃病治療中心在院領導的統籌協調下,多學科密切配合下,面對罕見傷患時不懼艱險、勇闖難關的人道主義精神。
徐州就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