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就醫故事:因出現陣發性頭暈、心悸來徐州中心醫院就診的朱女士被診斷為病竇綜合癥,需安裝心臟起搏器。由于患者曾行雙側乳腺全切術,常規安裝部位(鎖骨下左胸處)無法正常安裝。徐州中心醫院心內二科另辟蹊徑,將起搏器埋在了該患者的左肩處,成功解決這一難題。據檢索,該術式在徐州市尚屬首例。
今年60歲的朱女士因突發頭暈、黑蒙,來徐州中心醫院行動態心電圖檢查顯示:竇性停搏、最長為5.08秒,房性早搏,短陣房性心動過速。也就是說,朱女士的心臟會出現陣發性的停止搏動,心臟復跳的時間間隔最長為5秒鐘左右,如果這種情況不及時治療,嚴重的會出現猝死。心內二科蔣樹中主任診斷后認為,若想緩解病人狀況,必須安裝心臟起搏器。
常規的起搏器植入術,是將電極導線經患者鎖骨下方的靜脈插入,在X線透視下,將其插入預定的心臟起搏位置,固定并檢測,然后在胸部埋入與電極導線相連接的起搏器。起搏器有火柴盒大小,須有一定的皮下組織用來包裹,以防止日常活動對它的影響。而朱女士曾因患乳腺癌行雙乳切除手術,如今她的前胸部位只有皮膚與肋骨相貼,沒有足夠的皮下組織支持容納起搏器。蔣樹中主任決定,選擇其肩胛上組織豐厚處實施起搏器的植入。
7月23日,局麻下的朱女士接受了這一特殊的起搏器植入手術。蔣樹中主任及心外科孟磊副主任醫師小心翼翼地在其變形的鎖骨與肋骨之間穿刺,將電極植入心臟,隨后其肩胛處切開約5厘米左右的皮膚,逐層分離皮下組織,于皮下組織與筋膜之間植入一大小適中皮囊,將電極經皮下隧道進入皮囊,植入起搏器。手術歷時90分鐘,順利完成。經過術后24小時的平臥觀察,朱女士情況良好。
據蔣樹中主任介紹,相對于常規的在鎖骨下左胸處植入起搏器,該術式難度更大、風險更高。它考驗術者的不僅是穿刺更加困難、皮下隧道更為迂曲,而且由于肩胛處皮膚致密,術中出血量更大。患者術后須盡量避免左上肢活動,以防起搏器電極脫位。但對于像朱女士這種情況特殊的患者,又是一種救命的方法。目前,市中心醫院已累計植入各種心臟起搏器2000余例,為因各種原因導致不能常規植入的患者行腹部、大腿部植入,為更多的患者解除了心臟疾患。
推薦專家:蔣樹中 主任醫師 徐州中心醫院心內二科主任 碩士研究生
1984年畢業于蘇州醫學院,1990年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專業,1993年在北京阜外心血管醫院電生理研究室進修電生理專業。在徐州及淮海經濟區率先開展心房顫動、心房撲動,室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動過速、房性心動過速射頻消融術,永久起搏器安置術、心臟再同步化治療(三腔起搏器)、埋藏式心臟自動除顫儀(ICD)安置術,手術數量和技術水平在徐州及淮海經濟區居領先地位。在國家級及省級以上醫學期刊發表專業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1部。主持省級課題2項、市級課題4項。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徐州市新技術引進一、二、三等獎多項。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青年學會委員。
能熟練開展冠狀動脈造影術、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等心血管介入手術。
專家門診時間:周三全天
咨詢電話:0516-85707122、1895217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