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率僅次于上皮性腫瘤,好發于青少年及兒童,青春期前生殖細胞瘤的發生率高達60~90%。絕經期后僅占6%。僅成熟畸胎瘤為良性,其他類型均屬惡性。其中除單純型無性細胞預后較好外,其他均惡性度高,預后差。
1.畸胎瘤
通常由兩個或三個胚層組織構成,偶然僅見一個胚層萬分,腫瘤組織多數成熟,少數未成熟。多為囊性,少數呈實質性,腫瘤的良、惡性程度取決于組織的分化程度,而不是腫瘤的質地。
成熟畸胎瘤屬良性腫瘤。絕大多數為囊性,稱為成熟囊性畸胎瘤,又稱皮樣囊腫,實性者罕見。皮樣囊腫為最常見的卵巢腫瘤,占生殖細胞腫瘤的85~97%,好發于生殖年齡,單側為多,雙側占12%。通常中等大,表面光滑,壁薄質韌。切面多為單房,腔內充滿油質和毛發,有時可見牙齒或骨質。囊壁常有實質突起,稱為“頭節”含有多種組織萬分,幾乎全部病例均可見到外胚層組織,包括鱗狀上皮,皮脂腺、汗腺、毛囊,腦及神經組織。同時可見內胚層組織如胃腸道及支氣管上皮,甲狀腺等。偶見腫瘤向單一胚層分化,如卵巢甲狀腺腫,可分泌甲狀腺素,甚至引起甲亢。
成熟囊性畸胎瘤惡變率為2~4%,惡變機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多發生于絕經后婦女。瘤中任一組織成分均可惡變而形成各種惡性腫瘤,擴散方式主要為直接浸潤和腹膜種植,預后較差,5年存活率為15~31%。
未成熟畸胎瘤,多發生于青少年為單側性的實性腫瘤,體積較大,表面呈結節狀,切面似腦組織,質腐脆。腫瘤由三個胚層衍化的胚胎性組織構成,未成熟組織主要為原始神經組織,偶含成熟組織如骨、毛發及皮脂等。轉移及復發率均高,但復發后再次手術時,腫瘤組織有自未成熟向成熟轉化的特點,即惡性程度的逆轉現象。5年存活率約20%,近年提高至50~75%。
2.無性細胞瘤
屬惡性腫瘤,主要發生于兒童及青年婦女。80~90%為單側性,好發于右側卵巢,系右側性腺分化及發育比左側為慢之故。腫瘤中等大小,園形或橢園形,有時呈分葉狀,觸之似橡皮,包膜光滑,切面為實性,呈淡棕色,無性細胞瘤對放療特別敏感,5年生存率可達90%。
3.內胚竇瘤
又稱卵黃囊瘤,發生率并非很低,腫瘤高度惡性,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絕大多數為單側性,體積較大,圓形或卵圓形,包膜完整,切面實性,質脆,夾有多數小囊,含膠狀囊液,伴明顯出血壞死,易發生破裂。內胚竇瘤來自卵黃囊,瘤細胞可產生甲胎蛋白(AFP),患者血清中能測出較高濃度的AFP,其濃度與腫瘤的消長相平等,成為診斷及治療監護中的重要標志物。本瘤由于生長迅速,易早期轉移,過去平均生存時間僅12~18個月,經聯合化療后現已明顯延長。
(來源:中國婦科腫瘤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