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天使風采:江蘇省睢寧縣姚集鎮石碑村衛生室紀鳳銀同志的先進事跡材料
扎根鄉村奉獻愛 恪為村民守健康
紀鳳銀,姚集鎮石碑村衛生室室長。自1966年以來,他扎根農村,守護著村民的健康,從未出現過責任性差錯。
2010年陰歷除夕夜,姚集鎮中心衛生院收進一位特殊的急診病人。他本人就是鄉村醫生,當天晚上在衛生室加班整理全村一年的新農合報銷情況。在為一名急診小兒取出了塞進鼻孔的花生米后,他自己卻因連續工作過度疲勞暈倒在醫療室門口。初一早晨,趕來探望他的村民擠滿了衛生院……這位病人就是石碑村的鄉村醫生紀鳳銀,他為何受到鄉鄰們如此這般的牽腸掛肚?鄉親們的議論道出了內情:
2008年秋收季節,村民武家良家招待幫工的鄰里時,誤用桐油炒了菜,導致9人中毒。紀鳳銀立即就地搶救并請上級衛生部門支援。一天一夜抽不出空歇息,直到中毒者全都康復回家,他才感覺到餓。村民魏賢英因婆媳矛盾服了農藥,紀鳳銀不僅挽回了她的生命,還苦口婆心勸解婆媳倆言歸于好。還有肺結核患者程新文,紀鳳銀曾在秋冬之際,風雨無阻天天上門送藥,看服下肚,使得程新文能康復后和鄉親們共同致富……
村里人都知道,這幾十年來紀鳳銀不論天氣如何,白天大部分時間走在鄉間小道,為孤寡、危重病人送醫送藥上門,走村入戶發放兒童接種通知單、看望留守兒童,而夜晚則要守候在衛生室為患者診療。多年來石碑兒童免疫接種率年年第一,百余名身患重病的鄉親在老紀的呵護下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一天天,一年年,紀鳳銀都是在平凡的鄉村衛生室崗位上為全村的鄉親們診病治療,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雪絮飛揚,只要一聲招呼或者一個電話,紀鳳銀都會在最短時間內為患者診治。他的人生信條就是:是醫生既然穿上白大褂,就要盡到自己的職責,既然當上鄉親們平安健康的守護神,就要時刻有一份擔當之心。是的,48年的白衣天使之路,紀鳳銀一直在認真的走好每一步,救死扶傷,把解除鄉親的病痛作為人生最大的追求和目標,這就是紀鳳銀最樸實的品德。
翻開紀鳳銀從醫40多年的履歷,讓鄉親們有口皆碑的事例如繁星點點,像珍珠串串。1986年村民韓光文患尿毒癥找紀鳳銀診治,盡管韓光文當時家涂四壁,生活艱辛,但紀鳳銀一連為他掛了204瓶兌藥鹽水,使韓光文的病情得到階段性穩控,這期間有人善意的提醒紀鳳銀說:他光輸水沒錢掏,你這醫院想開砸咋的?但紀鳳銀的觀點是:我作為醫生該盡的職責必須盡到,對病人的怠慢就是失職失責,無論他有錢無錢,我該給治療還得給治療。就這樣到韓光文病逝,總共欠了2000多元錢的藥費,讓當時收入低微的紀鳳銀為他墊付了兩年才把這筆賬沖平。
2000年秋,石碑村小王莊的五保老人王為柱雙目患上白內障,基本已達到失明狀態,為了幫助老人治療,紀鳳銀親自三趟到縣殘聯和縣紅十字協會為他爭取免費手術名額,又堅持在王為柱手術期間臨床照料,直到老人恢復視力,生活能自理后紀鳳銀的心里才像一塊石頭落了地。
2010年夏收季節的一個傍晚,石碑第二生產組的壯勞力王懷保因勞累過度,患上突發性腦溢血不省人事,急需送縣院治療,當家主冒著雨找到紀鳳銀時,他正發高燒服了藥躺在床上,一聽說王懷保患病九死一生,他猛然起身邁上風雨中的鄉村路旁,爬上護送病人的汽車,連夜將病人送到縣人民醫院,由于轉送及時,加上途中護理得當,病人王懷保得到妥善的救治轉危為安,如今,王懷保逢人相告,我這條命多虧了紀鳳銀醫師的鼎力相助才撿回來,鄉村醫生在身邊,人家懂個啥病咋護理,要是讓門外漢瞎折騰不死也得去層皮啊。
小荒莊的朱夢久老人患上老年癡呆癥偏癱在床,家屬朱楊氏也年老體弱無法照料老人的起居生活,在老人臨終的三年里,紀鳳銀醫師幾乎每天都要利用下班時間趕到他家,除了按摩和護理老人服藥外,他還要伺候老人翻身大小便,老人夫婦說:這比親兒子還親啊……
一樁樁感人的事例,一件件全心全意為病患者服務的故事,一直在石碑村鄉親們中間傳頌,雖然都不是感天動地的大事,但從一串串平凡的小事中,能折射出紀鳳銀醫師的良好素質和為病患者服務的赤子之心。他也曾靠一把草藥一根銀針為鄉親們解除病痛,他也曾為防治流行病,為一戶戶村民送藥上門,就是這樣平平淡淡,他無怨無悔,就是這樣日復一日與病人和藥物打交道,每天都是他的新起點。他曾累到路旁過,他曾因出夜診被狗咬傷過,他也曾因出診被農用車撞傷過,對這些,紀鳳銀泰然處之。他說,這就是鄉村醫生的工作特色,流動的鄉村救治路上,什么意外都可能發生,這沒有什么值得驚訝的。因為我們的工作性質就是扎根在鄉村的群眾中間,我愿鄉親都健康。
40多年來,紀鳳銀所在的石碑村衛生室從未出現過因誤診而發生的醫療事故,也從沒有出現過因醫療條件受限不讓患者及時轉院的事故,他從不把金錢利益看得很重。他只有一顆人道主義之心來護佑一方鄉親們的身體平安。
在農村推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過程中,紀鳳銀堅持到鄉親們中間宣傳這項政策,解答群眾提出的各種疑問,使石碑村2628名符合參合條件的群眾百分之百參加,這一成績居全鎮各村之首。新農合施行后,紀鳳銀十分注重保護村民集體的權益,不徇私情,不開大處方,不延誤報銷,哪怕是幾分錢也要款賬兩清。他的外甥朱德剛患牙周炎,專程從外村來找舅舅治療,然后提出報銷藥費;他的親嫂子與商販打架受傷,花掉藥費1500多元也來找他報銷。紀鳳銀把新農合的相關文件規定念給他們聽,一分錢也不給報,氣得兩位親戚“火冒三丈”。
紀鳳銀身在偏僻鄉村,但他有一顆善良奉獻的愛心,汶川地震、玉樹泥石流他捐款1000元;本鎮蛟龍村兒童李嚴患有白血病他捐助300元;石碑村群眾王康順家遭火災,他義不容辭的捐助500多元,并免費為其治療燒傷。2001年冬,一名河南的流浪者游蕩到石碑村突發高燒不省人事,紀鳳銀得知后,義無反顧地為其精心治療,并免除全部藥費300多元。
2007年高溫酷暑時節,為了創建縣級示范社區衛生服務站,年近六旬的紀鳳銀連續3個月吃住在衛生室,白天同工人一起干活,晚間還要為病人服務,一日三餐、換洗衣服都是家里人給送來。當服務站最后通過驗收并得到上級高度肯定時,本來就瘦弱的老紀變得更加黑瘦。
說到鄉間事,談起鄉村醫生這份職業,紀鳳銀自有萬般感慨。給鄉親們醫好了病痛,內心寬慰;行醫中也碰到不少惱人的事,倍感艱辛。從鄉間過去的泥濘小道變遷到現在平坦的水泥村路上,他走過不知多少來回;從過去鄉鄰們低矮破舊的茅草屋到現在新農村的農家小樓里,總少不了他出出進進的身影。苦在其中,樂在其中。這,就是一名普通鄉村醫生堅守農村衛生一生的情懷。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