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東方醫院/徐州精神心理頻道:杭州市青少年網絡成癮機制及社會心理干預研究報告顯示——
父愛缺失成孩子網絡成癮重要因素
剛剛過去的一個半月暑假里,有沒有因為孩子天天沉迷于網絡游戲而煩惱不已?接下來的兩周時間里,爸爸媽媽們又該如何調整規劃,為孩子慢慢脫離網癮作好準備?
8.07%的中小學生有典型網絡成癮表現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開始慢慢成為我們的生活“必需品”,看新聞、交朋友、玩游戲、購物……網絡里的世界包羅萬象,妙不可言。
“青少年作為好奇心最重的一個群體,往往受‘毒害’最深,稍有不慎就難敵網絡的誘惑而逐漸沉迷。”
父愛缺失對孩子網絡成癮有重要影響
今年5月19日,河南一名19歲少女在鄭州搏強新觀念生活培訓學校戒網癮期間,被猛摔致死。從相關媒體的報道中可以了解到,該少女很早就輟學,沉迷于互聯網中無法自拔。再看她的家庭,父母早已離異,她所跟的母親忙于事業根本無暇照顧她。
“在分析青少年網絡成癮原因時,我們也關注到了家庭教育這方面的因素,尤其是父親關愛的缺失,會對孩子網絡成癮有重要的影響。”宋博士結合本次調查說。
16歲的高一男孩小賢(化名)。小賢是名住校生,因為學校里沒有網絡,他就經常從學校溜出去上網。起初,他只是晚上溜出去,導致白天上課沒精神;后來就干脆白天也經常逃課去網吧,甚至為了能省下錢去網吧,寧可少吃幾頓飯。最終學校難以容忍,勸他主動退學。
“他從小在單親家庭中長大,靠媽媽一個人的收入維持生活,父親很少在他們的生活中出現。”對于一個長期缺失父愛的孩子來說,內心沒什么安全感,平時負面情緒表現得比較明顯,自我控制能力削弱,面對網絡誘惑更容易難以自拔。
網癮孩子的大腦特定區域不同于一般孩子
孩子有網癮,家長頭疼萬分,不知如何是好,社會上各種“戒網癮學校”應運而生。但這些戒網癮學校,大都采用體罰、點擊等相對暴力的方法,“以暴制癮”。
就拿今年家長議論的最多的兩件事來說,除了5月中旬河南這名少女命殞戒網癮學校,一個月后,云南一名14歲男孩在曲靖市沾益縣松林鎮煥然成長訓練中心戒網癮期間,因偷吃教官餅干,手被捆綁著吊在單杠上處罰,最終致8根手指缺血性壞死。
采用體罰、電擊等相對暴力的手段,能治好孩子的網癮嗎?
網絡成癮孩子的大腦特定區域激活狀態同一般孩子有差異,即他們發生網絡成癮有一定的生物學基礎,并非通過簡單的暴力手段就能戒掉他們的網癮。這種情況下,更需要通過外在認知行為的訓練,來改變他們的不良情緒、品行問題等。
比如父母在教養方式上,別老用控制式或是命令式的態度,讓孩子一定要這么干,或是一定不能那么干。而應該多用關懷的口吻,讓孩子自愿接受父母的建議,從中也給孩子一點自由發揮的空間,以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建議
認知行為治療
比暴力手段更重要
“一般情況下,當孩子想上網的時候,給予較低電量的刺激或是一定程度的體罰,希望借此來降低網癮發作的頻率,從心理治療的手段上來看,這種方法稱為厭惡治療。”宋博士說,但要采用這種方法來治療,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得獲得本人同意,不然即使開展,也沒有任何效果。
對于科學戒除網癮的方法,應采用了認知行為取向的團體心理治療方法,目前來看,獲得比較顯著的效果。
“我們從篩查出來589名網癮學生中選了比較嚴重的60例,分批次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大約一周安排一次,每次1—1.5小時,把這些網癮學生聚在一起,讓他們開展心理劇表演、角色扮演、放松訓練、腦力激蕩、游戲、團體討論等活動。這樣每個人都經歷8次后,這些孩子的網癮問題有了明顯好轉。”
小賢也被納入這次實驗治療。剛開始,他很排斥,治療中的所有行為都是被動完成。但在2次治療以后,他開始在體驗過程中產生興趣,并且慢慢學會了怎樣正確去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緒,并控制自己的上網時間。讓人欣慰的是,最后學校看到小賢表現后,愿意重新接納他入學。
不過,一般情況下,團體心理治療比較難實現。“平時門診中零散接到的網癮學生,只能進行定期一對一的心理輔導,效果不及團體治療。”
暑假最后兩周
跟孩子一起做好規劃
長達兩個月的暑假,家長又忙于上班,無力管控,這導致部分控制力差的孩子很容易染上網癮。
“每年暑假結束剛開學的時候,診室里總會涌現出一批不想去學校,甚至為了在家上網而裝病的孩子,都是在暑假里養出來的毛病。”
暑假剩下最后兩周,如何幫孩子糾正不良習慣?
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梁立桂的專業建議是:接下來半個月的時間安排得要有規律,固定時間上網,一次連續上網不超過1小時,一天累積上網時間不超過2小時;多安排戶外的活動,可以讓幾個要好的同學約在一起,通過團隊的相互影響力發揮約束作用。在做規劃的時候,家長不要幫孩子全部安排好,而應盡量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給孩子的自我管理創造機會,這同樣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徐州精神心理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