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天使風采: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所長李甦雁教授是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的專家,在眼底病診療方面經驗豐富。李教授勇于探索、開拓創新,創立了淮海經濟區的第一個眼底病專科,同時引入了許多新技術,也是在國內率先引進NGENUITY®3D手術視頻系統的專家之一。此次特邀李教授分享其“陽光醫師”之路,并分享其罕見病、疑難病癥等的臨床工作經驗和使用NGENUITY®3D手術視頻系統的心得體會。

NGENUITY®3D手術視頻系統:四大特點,絕對優勢
李教授介紹,NGENUITY®3D手術視頻系統有如下幾大特點吸引了眼科專家們:首先第一大特點是平視。這點很重要,因為眼科醫師長期低頭看顯微鏡做手術,頸椎容易疲勞,尤其是眼底手術,大多時間比較長,而運用NGENUITY®3D手術視頻系統就無需低頭看顯微鏡,頸椎得到一個很好的放松,讓眼科醫師從此不用再低頭做手術。
第二點是擁有超大的高清畫面。傳統的手術方式是低頭看很小的畫面,是近距離的操作,眼睛容易疲勞,而NGENUITY®3D手術視頻系統是遠距離操作,可減輕眼睛疲勞。
第三點是立體感強,景深好,術中無需反復調整顯微鏡,減少了手術過程中的一些動作,使手術相對來說更簡單更輕松。在一些復雜或者特殊病例中,例如復雜性視網膜脫離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簡稱糖網),NGENUITY®3D手術視頻系統頗具優勢。李教授指出,視網膜脫離時有個隆起度,景深好可減少術中的一些調整操作,簡化手術流程,保障手術操作的連貫性。而糖網手術往往需要雙手操作,有了高清大屏幕,景深好,結合吊頂燈的應用,減少了助手的協作,雙手操作得心應手。
最后,NGENUITY®3D手術視頻系統還有一大優勢就是術中所需亮度低。術中可通過調節屏幕的亮度,而無需增加眼內照明的亮度,即可看清楚眼底的細節,減少對視網膜的光損傷。
總之,NGENUITY®3D手術視頻系統在眼底手術,如精細的黃斑手術、復雜的網脫、糖網手術,包括前節手術、前后聯合手術等方面,均有很好的應用體驗,優勢突出,舒適、安全、高效,值得推廣。
當“小窺鏡”遇見“3D大屏”
李教授分析,眼內窺鏡也是平視操作,但屏幕小,且畫面是平面的,無立體感,這點可能是內窺鏡最大的遺憾。如若能把NGENUITY®3D手術視頻系統與內窺鏡技術融合,呈現高清大屏立體的真實感強的手術圖像,那將是個很大的突破。
教學好助手,促醫療協作與發展
在教學方面,NGENUITY®3D手術視頻系統也起到很大的推進作用,成為臨床教學的一大助手,為青年醫師的培養帶來很大改變。
在傳統的教學中,只有助手鏡下是立體圖像,其他參觀學習人員看到的都是一個2D影像,沒有立體感。有了NGENUITY®3D手術視頻系統以后,在臺下的學習人員也可戴上3D眼鏡,看到和術者同樣的立體影像。“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大的進步。”李教授稱贊道,“除了對醫學生的教學,還有一些年輕醫生的教學有幫助以外,對臺上護士的配合也是很有幫助的,可縮短其學習曲線,提高手術效率。”
最美陽光醫師:堅守初心,讓角落的人們看見光明、愛與希望
李教授心懷大愛,是徐州市首批艾滋病志愿者“陽光醫師”。面對這些“高危”患者,李教授并沒有“談艾色變”,而是堅守初心——“讓人人享受看見的權利”,用智慧和愛心克服對艾滋病的恐懼,一視同仁,為艾滋病患者提供診療,讓這些“角落里的人們”看見光明,并感受到人間的溫暖、愛與希望。期間有非常多感人的故事。
李教授回憶,接診第一位艾滋病患者時,其對HIV相關的眼部病變,如巨細胞病毒性視網膜炎、奶酪加番茄醬樣的典型體征,有非常深的印象。李教授敏銳地發現該患者的臨床表現與其他類似視網膜病變的不同,并虛心向前輩和導師王文吉教授請教,對該病有了更深刻認識。之后,經過患者的相互介紹、引薦,李教授接觸到越來越多艾滋病患者,在福建省,甚至全國其他更遠地區的患者都慕名而來。李教授毫不猶豫地悉心為每一位患者進行診療,為許多艾滋病患者帶來光明,獲得廣大艾滋病患者的尊敬和愛戴。
李教授分享,對于這類患者,一方面我們要學習艾滋病眼病的相關知識,從而更好地為患者進行診療;同時我們自己也要加強防范,避免職業暴露。另一方面,就是理念上和觀念上的問題。如果醫師拒診,可能導致艾滋病患者隱瞞病史,對醫師的威脅反而更大。因為李教授從不拒絕為艾滋病患者診治,因此即使是外地來就診的患者,都非常主動地告知其為艾滋病患者,這樣反而能夠增強其防范意識,能減少職業暴露的風險。
環境時勢造就“江蘇十大女杰”
徐州地處四省交界地帶,地域比較廣闊,輻射面廣,人口眾多,遇到的病種也較復雜多樣。李教授在臨床工作中善于思考,發現問題,總結積累了許多罕見病的診療經驗。
Laber's先天性黑矇
李教授介紹,有位7歲小男孩,因“雙眼視力下降2個月”來就診,查體發現雙眼視網膜類似Coats病的改變,又有骨細胞樣色素沉著的色素變性的改變,還伴有雙眼的滲出性視網膜脫離。面對如此復雜棘手的病例,李教授依然不慌不亂,詳細分析病情,抓住主要矛盾,邊檢查以助確診,邊抓緊時間治療。經過鞏膜外放液、冷凍、激光、眼內注藥(抗VEGF),然后又進行了玻璃體手術等處理,患者病情恢復可。最終基因檢測結果是Laber's先天性黑矇,為RDH12基因突變,是非常少見的。李教授總結,“Laber's先天性黑矇并不很少見,但是Laber's先天性黑矇導致的這些并發癥則比較少見。”我們臨床工作中不要被某些“典型體征”所蒙蔽而漏診、誤診,應注意分析病情,結合必要的輔助檢查,以獲得正確診斷,作出合理診療方案。
IRVAN綜合征
IRVAN綜合征是指特發性視網膜血管炎、視神經視網膜炎、視網膜動脈瘤的一個綜合征。其臨床特點視乳頭表面,視乳頭旁的動脈瘤樣擴張,可伴有周邊的毛細血管無灌注區,還可導致玻璃體積血,甚至虹膜紅變繼發青光眼。治療不及時的話愈后較差。該病好發于女性,病因不明,可伴有炎癥,目前治療方法很多,如抗炎、抗VEGF等,但尚無明確療效的治療方法。IRVAN綜合征分5期,第一期是瘤樣擴張的動脈、動脈瘤和滲出,第二期是毛細血管無灌注,第三期是視網膜上的新生血管、玻血,第四期是出現了虹膜紅變,第五期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通過臨床診療過程中的總結分析和思考,李教授發現這類患者存在玻璃體交界面異常,遂為患者進行玻璃體手術,術后患者視網膜動脈瘤樣擴張及滲出消失。李教授總結了8例患者,均為女性,其中6例9只眼睛均為病變二期做手術,術后瘤樣擴張動脈全部消退。
李教授總結,既往手術指征為第三期病變期,而若把手術的時機提前,如在病變第二期就手術,反而可獲得更好的視力愈后。李教授接診的第一位IRVAN綜合征的患者是一名高中生,之前因長期服用激素,出現“滿月臉”等激素并發癥,后來李教授為其進行玻璃體手術,術后不僅停用了激素,還恢復良好,患者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并順利大學畢業、結婚生子。目前病情穩定,已經隨訪了7年。李教授談到這個患者心里的自豪感和喜悅油然而生,因為自己“多想了一下”,讓患者“重獲新生“,李教授深感欣慰。
李教授在繁忙工作中仍堅持收集分析總結病例,不斷積累經驗,只為向患者提供專業的優質的醫療服務,為患者解除病痛,帶來光明。特殊的地理環境使李教授有機會接觸到多種多樣、復雜的、常見或少見的疾病,也正是因為對職業的熱愛,對患者的那份責任心和愛心,以及當醫生的那份初心,李教授多年如一日奮戰在臨床一線,總結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勇于探索、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成為受人愛戴的眼科名醫,被評為江蘇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十大女杰”。(愛爾康醫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