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全市上下正在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通過思想的大解放,推進改革再深入、實踐再創新、工作再抓實,為以世界性眼光推進徐州高質量發展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徐州市中心醫院領導班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帶領全院干部職工,匯入全市解放思想大討論熱潮,以思想的大解放提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領發展的高質量。
徐州市中心醫院院長王培安表示,近日,市委書記周鐵根在接受中國城市報總編輯專訪時強調:高質量發展“強富美高”新徐州,做到“定位”變“地位”,提升城市首位度和發展能級;“速度”轉“質量”,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新格局;創新促創業,增強中心城市發展新動能;煤城變美城,帶給市民更多幸福感。市委對徐州的發展定位,使我們徐州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備受鼓舞。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醫院,我們要認真落實市委要求,解放思想,提升定位,擔當大任,引領發展,努力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標志性醫院。
以思想解放引領發展升級——
2017年,徐州市中心醫院落實新醫改精神,以“轉方式、調結構、強內涵”為重點,由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通過技術創新、科研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強化內涵建設,綜合實力和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走上了由“大院”向“強院”的轉變,出現了五大可喜變化——
一是人才建設形成新高地。2017年以來從解放軍總醫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等國內多家知名醫院引進26名肝膽外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兒科等專業的優秀專家和學科帶頭人,這批高層次人才目前都成為各自臨床專業的中堅。至2017年底,醫院擁有高級職稱721人,博士、碩士研究生783人,博士、碩士生導師133人,省六大高峰人才17人,省333工程培養對象38人,省級及以上學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32人。
二是學科建設邁上新臺階。2017年以來,醫院兒科被評為省婦幼健康重點學科,產科、兒科以高分通過省衛計委現場評審,省臨床重點專科增至13個。口腔科獲批“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核心單位”。繼胸痛中心成為國家級示范中心之后,又入列國家級心衰中心、國家級高血壓病中心和國家級房顫中心建設單位。2017年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救治數量、時間指標居全省前列。
三是深度合作出現新氣象。繼口腔科專家張志愿院士之后,2017年以來,泌尿外科專家孫颕浩院士、肝膽胰外科專家董家鴻院士又相繼來院建立院士工作站。下一步,還將有一批院士工作站和國內頂尖醫療團隊陸續落戶該院。2018年7月5日,“南京醫科大學徐州臨床醫學院”在徐州市中心醫院成立。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南京醫科大學校長沈洪兵等領導出席揭牌儀式,王培安任臨床醫學院院長。南京醫科大學徐州臨床醫學院的成立和三個院士工作站的建立,對于促進徐州市中心醫院乃至整個淮海地區醫療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四是分級診療開創新格局。醫院以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實現區域醫療協同為己任,在幫扶原有醫聯體成員的基礎上,2017年以來又有豐縣人民醫院、安徽省泗縣人民醫院等省內外4家縣級醫院加盟醫聯體;對6家縣級醫院和4家托管醫院進行精準化幫扶;對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和安徽的泗縣、靈璧、河南永城、陜西勉縣等縣級人民醫院開展了對口支援和定點幫扶。
五是醫院管理躍上新水平。醫療質量安全管理進一步強化,建立了核心制度監控流程,加強了對核心制度落實情況的督查力度;建立起責任更明確、考評體系更健全、責任追究更嚴格的管理考核體系;加強學科綜合目標管理考評,注重醫、教、研并行協調發展;打造優質醫療、護理服務品牌,圍繞“立足崗位、優質服務、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主題開展的“優質服務月”活動深受患者好評;制訂了《平均住院日及次均費用考核方案》《藥占比、耗材比控制考核方案》
等考核辦法,從5月初實施以來至2017年底,醫院單病種付費病種由461個增至594個,共完成單病種14067例次,比上年同期增長278%;最低月平均住院日下降至8.22天;開展日間手術1379例,比上年同期增長504.8%;藥品占比下降4.27%,耗材占比下降13.79%,住院人均費用下降1297元;床位使用率95.4%,比上年同期下降22.6個百分點。加床降幅位居全市衛生系統首位。2017年醫院門診量、手術例次、出院患者人次均比上年增長,平均住院日、門診和住院人均費用均比上年明顯下降,減輕了患者就醫負擔,提升了就醫感受。2017年城市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醫院各項指標落實到位,實現了八升八降,成為全市惟一獲得“優秀”成績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王培安認為,徐州市中心醫院2017年以來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但對比市委高質量發展“強富美高”新徐州的要求和淮海經濟區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我們還存在諸多不足和短板:醫院內涵建設和精細化管理亟待加強;人才結構不合理,高端人才、一流人才緊缺狀況尚未得到緩解;科室發展不平衡,尚無一個科室躋身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科教研發展滯后等。在此次解放思想大討論中,我們要率先對標找差、率先革故鼎新,以思想解放引領發展升級。目前,在制約醫院發展的諸多因素中,首先要解決的是干部職工與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思維定勢,立足現實突破發展舊思維,放眼未來打好戰略主動仗,在全院營造勇于自我揚棄、銳意攻堅克難、奮力開拓進取的濃厚氛圍。
按照市委提出的“從全省全國范圍內同領域、同行業先進典型中找準標桿,學習先進經驗”的要求,院領導帶領中層干部和學科帶頭人北上北京,南下南京、上海等地的國內一流醫院學習考察。這些醫院的先進管理經驗和員工的精神風貌,讓大家看到了差距,拓寬了視野,從而增強了自加壓力、提升定位、奮起直追的緊迫感。
以思想解放推動服務創新——
改革創新是醫院發展的不竭動力,在解放思想大討論中,徐州市中心醫院以思想解放推動服務創新,在全市發展戰略一盤棋中身先士卒,在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中當好領頭羊,圍繞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標志性醫院,提出了打造淮海經濟區“黃金1小時急救圈”的發展目標。
王培安說,我們打造淮海經濟區“黃金1小時急救圈”的思路,是響應市委書記周鐵根近日提出的“推進互聯互通,放大同城效應,加快構建以徐州為中心的‘1小時交通圈’”發展要求。徐州市中心醫院現已與淮海經濟區26家二、三級醫院和200家鄉鎮衛生院、10余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結成了醫療聯合體,醫療服務輻射周邊近20個地市、147個縣區。長期以來,這一廣大地域的心肌梗死、腦出血、嚴重創傷等危重患者,因轉院程序繁瑣、銜接不到位、施救醫院水平所限等原因,死亡率較高;經救治尚存的患者往往也難免落下后遺癥,給本人、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和壓力。醫院是人民的醫院,廣大百姓對醫療需求的“難點”、“痛點”,就是我們工作的著力點。打造淮海經濟區“黃金1小時急救圈”,下級醫院解決不了的危重患者可迅速上轉我院,從而在寶貴的“黃金時間窗”內得到及時高效的救治,是惠及萬民之舉,我們徐州市中心醫院責無旁貸。
打造淮海經濟區“黃金1小時急救圈”,需要高素質的急救團隊、各相關學科的高度契合、一流的專業急救水平和先進的管理理念,是醫院醫療服務能力的綜合體現。徐州市中心醫院以深化人才和學科建設為動力,推進精準醫療;以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顫中心為引領,推進流程再造;以綠色通道、多學科會診、危重癥管理、危急值跟蹤和潛在風險掌控等質量安全措施為保障,構建質量安全可持續發展體系;以癥狀為導向,引進急診體系先進理念,帶領團隊反復進行現場模擬演練、急救團隊“準軍事化”訓練。胸痛中心改傳統服務流程為名副其實的“綠色通道”模式,建立起從急救、急診手術到康復治療的完整健康管理體系,患者入門到球囊擴張最短時間僅為19分鐘,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數量、時間指標躍居全省前列。目前,胸痛、心衰、房顫三大國家級診療中心和一批優勢特色專科已成為貼近淮海經濟區百姓需求的醫療服務品牌。高效的醫療服務,提升了患者的就醫體驗,也為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標志性醫院奠定了堅實基礎。
王培安表示,醫院將繼續強化“黃金1小時”救治理念,實現院前、急診、ICU、手術、專科病房信息一體化,完善多學科協同救治機制,進一步提高淮海經濟區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質量,彰顯徐州區域中心城市風采,體現徐州市中心醫院的責任擔當。
以思想解放破解發展難題——
構建有序就醫的分級診療制度,是醫改的首要任務。目前醫改已進入深水區,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通過發展醫療聯合體建立上下聯通機制,把醫療資源盤活,推進分級診療,逐步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到上級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合理就醫秩序。
王培安說,在解放思想大討論中,我們提出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標志性醫院發展目標、打造淮海經濟區“黃金1小時”急救圈,絕不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患者到我院治療;而是切實擔起醫聯體核心醫院的職責,在確保上轉的危重患者得到及時救治的同時,以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實現區域醫療協同為己任,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的落地生根,把“90%的患者留在基層”的醫改要求真正落到實處。下一步,我們要重點解決促進優質資源流動,做強基層和實現區域醫療協同兩個核心問題,保障服務提供的連續性,進一步傾情幫扶醫聯體成員;同時利用本院學專科優勢,與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醫院建立起緊密型“專科聯盟”,開創醫聯體內分級診療的大格局。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