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超院士在徐州 專題報道 :( 焦海波 陳艷 )院士工作站落戶徐州市一院,兩大中心相繼成立,啟動院士聯盟建設,參加學術大會,為一名65歲的肝癌患者手術……96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在過去一周的時間里,為徐淮地區的肝膽胰、腫瘤疾病的規范診療,帶來了最先進的理念和最先進的技術,助推市一院打造國內一流學術、技術團隊和品牌學科。
4月13日,吳孟超精神學習研討會在市第一人民醫院召開,與會者表示要讓吳孟超精神在淮海經濟區真正落地生根,為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目標不懈奮斗。
吳玲 吳孟超院士大女兒
在我的印象中,父親幾乎每天都很忙,我與他緊密接觸的時間,也就是在最近的七八年。
這些年,我越來越深刻地感悟到,父親確實不是一般的人,他有寬廣的胸懷,強大的心理,堅強的意志,他這一輩子非常不容易,可以說為了“醫學強國”的目標,奮斗了整整一生。
無論是教育他的孩子還是他的學生,我父親都要求我們踏踏實實地去做人。父親不止一次說過,他之所以到現在還要站在手術臺前,為的不是名和利,而是為了把自己的技術傳播下去,也通過自己的作風影響著周圍的年輕人,為了讓醫學界的后輩更全面地成長起來。
父親曾經說過,要一直做手術到做不動了的那一天為止,他要為黨和國家的醫療事業奮斗一輩子,要在手術臺上一直工作到他倒下。
我記得我進第二軍醫大學的第一堂教育課,就是學習吳老精神,那時候我們每個同學都熱血沸騰,覺得當一名醫生真的太光榮了。而后來隨著不斷地成長和深入學習,我們發現吳老的精神不僅影響了一批醫學工作者,也影響了社會的方方面面。
吳老是一個特別實干的人,比如這次把院士工作站落在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吳老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不希望這個工作站是虛的,我希望這個工作站是真正干事情的,必須踏踏實實,要有成果。”
吳老做事特別有韌勁,這一輩子,只要他認定去做的事情,一旦開始就一定會做到底。雖然吳老的年齡已經很大了,但吳老的思想從來都沒有任何的保守,無論何時,他始終強調創新的能力,始終在追求創新的道路上前進著,這是需要很高的能力和強大的魄力的。
李國強 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原副政委
吳老是多方面的典型,不管是在專業方面還是道德方面,抑或創新方面,他的身上都有很多閃光點。如今,醫療健康事業發展迎來新時代,這對我們醫務工作者提出了更多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和挑戰。
在吳孟超院士身上所體現出的“四勇(永)精神”,為新時代全國醫務工作者點亮了前進的道路。
學習踐行“四勇(永)精神”,要與貫徹新時代新思想緊密結合,要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要與提升醫院競爭實力相結合,這次合作的院士工作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希望雙方共同努力,切實提升市一院的綜合競爭力;要與加強個人修養緊密結合,無論是一家醫院還是一個科室,帶頭人的作用都是巨大的,帶頭人德才兼備,才能凝聚人心,帶動科室和醫院的健康發展。
劉隨意 江蘇吳孟超醫學中心主任、海軍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辦主任
從吳老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至今的27年當中,吳孟超院士工作站只做了三個城市,一個在他的老家福州,現已發展為福州吳孟超肝膽醫院,第二個在株洲,現已成為肝膽省級重點學科,第三個就是在徐州。
吳老對院士工作站的內涵建設要求很高,決不能是掛牌工作站,否則寧可不發展。這次和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簽約院士工作站,不僅帶來了先進的診療技術,還有吳老的精神。老人家已經96歲高齡了,依然工作在臨床一線,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醫學工作者。
吳老一直在講,同等醫療條件下,患者的治療要得到高水平的對待。一切出發點都要從病人角度考慮:只要確保療效,用藥能用便宜的就不用貴的,不準給病人過度檢查。
老人家始終堅持從群眾的角度思考問題,讓群眾得到實惠。
在我國衛生界,吳老第一個拿到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吳老是一位德藝雙馨的大家。
吳老行醫數十載,醫術高超,醫德仁厚,他手中的一把刀,為眾多被疾病困擾的群眾送來了健康,他把為黨工作、為國爭光、為民負責放在首位,為中國肝膽外科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值得每一個人學習。
近兩年來,多次去拜會吳老。每一次見他,都受到一種激勵和感動。他精神矍鑠,思維敏捷,耳不背眼不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深刻的感受,是吳老已96歲高齡,仍保持不斷創新和創業的精神。創新體現在政治、業務、管理多方面,理念和思維;創業體現在為東方肝膽醫院發展上的殫精竭慮敢于擔當,真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我們要向他學習,活到老,學到老,追求到老,為人民健康奉獻力量。
鏈接:吳孟超院士在徐州 專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