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通訊員 談建榮 楊焱) 日前,“健康徐州2030”規劃綱要正式發布,《綱要》圍繞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等五大重點領域,提出了十二大行動計劃。這十二大行動計劃中,哪些是與我們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哪些又包含著特殊意義?徐州市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為大家詳細解讀。
健康管理,既要覆蓋面廣,盡量涵蓋全部民眾,又要突出重點,滿足某類群體迫切的健康需求。此次《綱要》提出,針對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以及低收入農戶等重點人群,開展健康保護行動。
面向婦女兒童 健全完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
加強縣級以上婦幼保健院、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產兒科和基層婦幼健康服務門診規劃與建設,強化婦幼衛生緊缺人員培養和配備。規范孕產婦保健和助產技術服務,加強危重孕產婦救治網絡建設。
完善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等政策,推進農村適齡婦女宮頸癌、乳腺癌免費篩查全覆蓋。到2020年,全市住院分娩率穩定在99%以上,婦女病發病率在現有基礎上下降3-5個百分點。實施健康兒童行動計劃。
規范0-6歲兒童健康管理、疾病篩查和常見病防治服務,加強新生兒危急重癥管理和救治。規范托幼機構和中小學校兒童疾病預防和心理健康服務,使中小學生視力不良、肥胖和營養不良等發生率得到控制。
落實出生缺陷三級預防措施,推行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制度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制度,全面開展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到2030年,全市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控制在4%。以內。確保全市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到2020年和2030年均保持較好控制水平。
面向老年人 推進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深度融合
加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的銜接,全面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的協作關系,構建養老、醫療、護理、康復、臨終關懷等相互銜接的醫養服務模式。
鼓勵具有執業醫師資格的醫師到養老機構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多點執業;鼓勵一、二級醫院和專科醫院轉型為康復醫院、護理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制度,開展簽約服務。開設家庭病床,推進高齡老人醫療護理康復上門服務,完善居家醫療護理的醫保支付政策。到2020年,實現社區居家養老和養老機構的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
提高養老機構的醫療護理服務能力。100張床位及以上的護理型養老機構要單獨設置衛生所(醫務室),條件具備的可申請設立醫院;100張床位以下的護理型養老機構可單獨設置衛生所(醫務室),也可與周邊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合作。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出臺發展老年護理院政策。養老機構與周邊醫療衛生機構建立急救、轉診等合作機制,協同醫療機構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復護理,承接醫療機構內需長期照護的失能老年人。
面向殘疾人 完善康復服務體系
實施殘疾人輔助器具和家庭無障礙改造補貼制度,推進殘疾兒童搶救性治療和康復工程,深化人工耳蝸手術、白內障復明、助聽助行等健康行動。完善康復服務體系,加強殘疾人康復和托養設施建設,建立醫療機構與殘疾人專業康復機構雙向轉診機制,推動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殘疾人簽約服務工作。
加強康復機構規范化建設和人才培養。實施精準康復,到2020年,有需求的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接受基本康復服務的比例達80%以上。到2030年,有適應指征的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實現全覆蓋,符合條件的殘疾人醫療康復項目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支付范圍。
面向低收入農戶 實施健康扶貧工程
切實提高建檔立卡農村低收入人口醫療保障水平,落實“先診療、后付費”和大病建檔、定點救治制度。努力提升經濟薄弱地區醫療服務能力,提高經濟薄弱地區就醫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就醫費用負擔。夯實經濟薄弱地區公共衛生工作基礎,促進健康生活方式形成,提高經濟薄弱地區整體健康水平。
到2020年,經濟薄弱地區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建檔立卡農村低收入人口大病得到及時有效救治和保障,個人就醫費用負擔大幅減輕。經濟薄弱地區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公共衛生指標接近全市平均水平,人均預期壽命逐步提高,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傳染病發病率逐步下降。經濟薄弱地區城鄉之間衛生資源配置差距和人民健康水平差距縮小,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