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左至右:鄭駿年教授、徐開林教授、曹君利教授

江蘇省衛生計生科技創新大會

鄭駿年教授作大會發言
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2016年2月29日,在南京舉辦的江蘇省“十二五”科教興衛工程總結大會暨衛生計生科技創新大會上,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的兩個重點學科、一個創新團隊、一名個人獲得表彰,所受表彰的數量居全省第五、寧外第二,也是蘇北地區唯一受到表彰的單位。
此次徐醫附院獲得表彰的分別是:徐州醫學院副校長、徐醫附院院長、血液病學科帶頭人徐開林教授帶領的血液病學科及“長江學者”、徐州醫學院麻醉學院院長、麻醉學科帶頭人曹君利教授帶領的麻醉學科分獲“優秀重點學科”榮譽稱號;徐州醫學院副校長、江蘇省腫瘤生物治療研究所所長、腫瘤學科帶頭人鄭駿年教授帶領的創新團隊憑借連續四年全省考核第一的突出成績,榮獲“優秀創新團隊”榮譽稱號;曹君利教授同時榮獲“杰出人才獎”。
這是徐醫附院堅持“質量立院,科教興院,人才強院,技術名院”發展戰略,以科技為支撐取得的又一豐碩成果。早在2011年、上一屆科教興衛工程總結大會上,徐醫附院就有徐開林教授、鄭駿年教授及徐醫附院腦科醫院院長、神經外科主任、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于如同教授3位教授榮獲“江蘇省優秀醫學人才”榮譽稱號。今年獲獎,再次彰顯了徐醫附院作為省屬單位在蘇北地區的龍頭地位。
徐醫附院獲得了“科教興衛”哪些表彰?
“這次會議是對‘十二五’期間全省科教興衛工作的檢閱,代表著全省衛生科技工作的最高水平”,徐州醫學院副校長、江蘇省腫瘤生物治療研究所所長、腫瘤中心主任鄭駿年教授首先向記者介紹了科教興衛工程總結大會的重要意義。
“科教興衛工程”是江蘇省衛計委在“十一五”期間開展的,為了提升全省醫療衛生水平的一項重點項目,體現省衛生主管部門對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臨床技術、成果轉化等所營造的氛圍引導。“它以五年為一個周期,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分別遴選了30個學科、50個創新團隊、100名重點人才進行支持”,鄭駿年教授介紹:“在支持的五年期間,每年都有考核,并進行總分核定,成績優秀的學科和人才在培養周期結束后會給予表彰。”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徐醫附院有3位專家——徐開林教授、鄭駿年教授、于如同教授受到了表彰,是長江以北唯一受表彰的單位;而在此次“十二五”的表彰中,也有3人受到了4項表彰,同樣是長江以北唯一受表彰的醫院。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表彰大會上,29位獲得表彰的杰出代表上臺領獎,徐醫附院3位教授名列其中;大會共有3位專家就學科發展經驗進行了大會發言,鄭駿年教授便名列其中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徐醫附院在科技創新、臨床研究等方面的綜合實力已經居于全省領先水平。
獲獎的3個學科在國際、國內排名如何?
“此次獲獎,體現了省衛計委對徐醫附院近年來在醫療、科研、技術、學科、人才等方面取得成績的認可和鼓勵”,鄭駿年教授說:“徐醫附院近年在全國地市級醫院的排名當中,連續5年排名全國前10強,在2014年、2015年更是排名全國第四位、江蘇省第五位。這個排名,和醫院在省內、國內的地位是相吻合的。”
談及獲獎的3個學科在國內的地位,鄭駿年教授首先介紹了各學科的影響力。“我們這次受到表彰的血液、麻醉、腫瘤都是江蘇省重點學科、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都有江蘇省重點實驗室,這是共性。要講個性的話,徐醫附院的麻醉曾經是全國副主任委員單位、江蘇省主任委員單位;徐醫附院血液科是全國的委員單位,目前是江蘇省主任委員單位;徐醫附院腫瘤學科,在今年被健康報評為‘百家最具影響力的腫瘤機構’,體現了學科的水平。”
“全國的麻醉看江蘇,江蘇的麻醉看徐醫”——在健康報上,曾用這樣一句話來點評徐醫附院麻醉學科的水平。據了解,徐醫附院麻醉學科擁有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完整的學科體系,受到國內外矚目。學科目前擁有30個配置現代化的手術室,年完成各類手術麻醉40000余例,近3年麻醉相關死亡率達到1/10以下;擁有30張ICU病床和40張疼痛病床,是衛生部頒發的第一批“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居全國第五、江蘇第一。在危重病及疑難病人的麻醉和圍術期處理、難治性疼痛的診療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享有盛譽。實驗室團隊近年來主要圍繞慢性疼痛基礎和臨床研究、圍手術期周圍神經精神系統損傷,特別是老年病人的手術后和麻醉后的認知功能損傷以及手術或者麻醉用藥是否影響兒童的學習記憶功能等方向展開深入的基礎合理化研究。
“南有阮長耿院士,北有徐開林教授”。這是業內對徐醫附院血液科和學科帶頭人徐開林教授的評價。為什么這樣說?據了解,徐醫附院是蘇北地區唯一的骨髓移植定點醫院,徐醫附院血液科是蘇北地區唯一的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血液病重點學科、江蘇省首批臨床重點專科、血液學博士學位授予點和碩士學位授予點、江蘇省醫學會血液病學分會候任主委單位、是蘇北地區唯一通過省衛生計生委批準有資格進行非血緣造血干細胞采集、移植科室,是臺灣慈濟骨髓干細胞庫認可的移植單位。“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上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徐開林教授更是參與起草《移植物抗宿主病診治共識》的專家。”
全國百家“最具影響力的腫瘤機構”——2009年徐醫附院成立包含6個臨床專科、17個病區、660張開放床位的腫瘤中心。成立當年,就被評為江蘇省長江以北的第一個腫瘤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其后獲得江蘇省腫瘤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江蘇省腫瘤生物治療工程實驗室、江蘇省腫瘤生物治療工程技術中心、江蘇省腫瘤生物治療轉化醫學中心、江蘇省腫瘤生物治療協同創新中心、江蘇省腫瘤生物治療研究所,全省在腫瘤生物治療領域建設的全部7個平臺全部收入囊中,僅江蘇省腫瘤生物治療協同創新中心就獲得省政府3000萬資助。十分值得一提的是,學科歷時3年,于2015年11月17日順利通過了美國血庫協會(AABB)的國際認證,“這個國際認證被稱為是全球最嚴苛的治療的認證,有876條標準,條條都要符合,并且要通過美國專家的現場考核”,是全球第一家腫瘤免疫細胞治療通過認證的單位,充分體現出該學科在國際國內的影響力。
獲獎的3個學科的人才隊伍有哪些優勢?
“沒有人做不成事,沒有人才做不成大事”。徐醫附院一直把人才工作作為第一要務,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引進和培養相結合,人才數量和素質顯著提高。當前,徐醫附院的這3個學科,每個學科的團隊規模都已經超過100人;在質量方面,這3個學科每科都有省級創新團隊,都有江蘇省政府的雙創人才、江蘇省教育廳的特聘教授、江蘇省衛生廳的特聘醫學專家等,并且,各個學科還有很多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省突貢專家、“青藍工程”、“333工程”二層次、“六大人才高峰”等各級各類人才。
必須要提的是,這3個學科的帶頭人更是成就卓著:
血液病學科帶頭人徐開林教授,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徐州醫學院副校長、徐醫附院院長,徐州醫學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心主任、江蘇省骨髓干細胞重點實驗室主任,是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江蘇省血液學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衛生部和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初審和終審專家。
麻醉學科帶頭人曹君利教授,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百千萬人才。現任徐州醫學院麻醉學院院長,江蘇省麻醉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江蘇省麻醉臨床醫學中心主任、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麻醉學)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部和生命科
學部終審專家、江蘇省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雙創計劃”人才、江蘇省“雙創”團隊帶頭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入選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
腫瘤學科帶頭人鄭駿年教授,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徐州醫學院副校長,江蘇省腫瘤生物治療研究所所長、重點實驗室主任、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領軍人才(連續四年考核全省排名第一)、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
在團隊的成就方面,徐醫附院麻醉科有5位特聘教授組成的雙創團隊,拿到了省政府雙創團隊;腫瘤學科由張延平教授帶領,2位雙創人才、3位特聘醫學專家組成的團隊,也拿到了省政府雙創團隊榮譽;血液科還拿過2個教育廳的創新團隊,體現了徐醫附院人才積淀的厚度。優秀的人才為團隊建設提供了堅實基礎。一支充滿活力、富有潛力、具備實力的人才隊伍,為徐醫附院的學科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獲獎的3個學科的科學研究有哪些重要突破?
如果要在臨床上作出成就,科學研究上就要有重要突破。“我們這3支團隊科學研究和臨床并重,在科學研究方面各有特色,并且注重醫學技術的轉化”,鄭駿年教授表示。
首先,在平臺建設方面,徐醫附院麻醉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目前已經把全省的平臺全部拿個遍。在這一輪“科教興衛工程”中,這3個學科又有多個平臺值得一提:一是麻醉學科拿到省政府的臨床醫學中心,資助了1200萬;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點,資助了800萬;腫瘤生物治療,拿到了全省在腫瘤生物治療領域建設的,冠名為江蘇省生物腫瘤治療的全部7個平臺。同時,血液科也是省重點實驗室、骨髓移植重點單位。可以說,平臺建設為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其次,在獲得的成果和國家資助的課題上,近幾年,這3個學科獲得的國家自然基金都超過了30多項。其中麻醉學科一年之內拿到了9項,位列全國麻醉學科單學科排名第一;血液病學科也拿到過9項,在全國排名第二;腫瘤學科同樣拿到過9項,在江蘇排名第一。此外,麻醉學科還拿到了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在獲獎方面,這3個學科全拿過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以及江蘇醫學獎、新技術引進獎等,都超過10余項。“應該說近幾年徐州地區拿到的省部級獎項,全部都在徐醫附院。”
第三,發表的論文數以及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方面,作為直接體現學術成果的論文發表,徐醫附院一直以來十分看重。目前,徐醫附院大多是在國際期刊進行論文的發表。據統計,近幾年這3個學科發表的論文數每個學科每年都要超過30篇,近5年大概總共發表超過150篇。“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徐醫附院的這3個學科,已經從江蘇走向了全國。”
實際上,在徐醫附院除了這3個學科以外,還有一批學科同樣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比如,徐醫附院的“布-加氏綜合癥治療團隊”做的例數全世界最多,而且主持完成該病的臨床診療指南;神經內、外科近年來發展也非常迅速,團隊中也引進了“雙創人才”2015年,神經內科、神經外科一年內分別獲得了6項國家自然基金。“應該說這些都在省內形成了一定影響。因此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徐醫附院的排名近幾年一直穩中有升,步步為‘贏’。”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