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行業信息:1月29日,國家住建部發布消息:徐州等7個城市榮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稱號。喜訊傳來,廣大市民無不拍手稱快。這是我市實施“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路更暢、城更靚”五大行動計劃以來,取得的又一輝煌成果。
曾幾何時,世人對于徐州的認識往往停留在“一黑一白一條槍”(煤炭、水泥、卷煙)、“半城煤灰半城土”之上。今天,這座資源枯竭型城市,終于實現了華麗轉身、驚艷蝶變:生態修復有奇招,均衡布局見奇功,綠色廊道顯奇美,特色園林呈奇景,環境質量見奇效,園林管理有奇謀,宜居樂居享奇跡,南秀北雄盡奇觀。如今的徐州城,山峰似墨綠翡翠,湖河如珍珠玉帶,山連著湖,湖含著水,水貼著園。自然山水大氣磅礴,街頭園林精致婉約,自豪的徐州人每日沉醉其間,享受著滋潤、自在的美好生活。
綠色發展成為徐州人的共識。多年來,徐州市委、市政府堅持綠色惠民、推進綠色強市、踐行綠色承諾,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希望和期待,堅持高標準、大手筆,以“精心、精細、精致、精品”的指導方針,持之以恒推進綠色發展。通過科學系統的創意規劃,將綠色融入自然、綠意融入家庭、綠蔭融入街道,形成了良好的城市自然生態。徐州人推窗見綠,開門攬綠;人在綠中行,綠滿四季中。一個全方位、全天候、全視角的生態園林城市,點亮了大美中國的生態版圖。
綠色發展成為徐州人的行動。多年來,按照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開啟綠色動力、創造綠色財富、營造綠色家園,兼顧城鄉,統籌全局,實現一體化發展,綠色發展已成為徐州人的自覺行動。徐州人不會忘記,一個叫劉開田的老人,硬是磨破了八十雙鞋子、五十把鐵锨,讓一座荒禿禿的600畝石山披上了新綠。正是靠著許多和他一樣樸實、能干的當代“愚公”,徐州人以 “在石頭上種出森林”的豪邁精神,用短短十多年的時間讓周邊的荒山徹底改變了模樣。如今的徐州已是城鄉皆綠,步步見綠,無論你住在城市還是農村,一樣被綠色發展的環境所圍繞。
綠色發展成為徐州人的名片。要想冠上“生態”之名,城市綠化要達到兩項硬指標——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和林蔭路推廣率,兩項缺一不可。多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綠色共享理念,42處長期采石形成的宕口廢棄地得到了良好治理,生態恢復率達到80%以上;先后對13400公頃采煤塌陷地實施生態修復;城市每隔500米處,總有一個5000平米以上的公園綠地;8條河流相繼完成綜合治理;94條城市主、次干道實施了林蔭路和道路綠化普及達標工程,林蔭路推廣率達92.32%,城市道路綠化普及率100%,城市防護綠地實施率達到90.3%……無論你住在新城區,還是老城區,一樣有舉步就到的公園、一樣有濃密的林蔭道,實現了綠色均衡發展。
正是在“綠色發展”的不斷催生下,徐州的經濟才有了更為亮麗的成績單。2015年,徐州的經濟發展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全市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2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9.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總量繼續居全省第5位。
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綠色發展”成為“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徐州經驗昭示我們,綠色發展是城市獲益、人民滿意的必由之路,必將凝聚磅礴力量,成為建設“強富美高”新徐州的動力之源!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