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2015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縣以下醫院多拿論文評定職稱,手術沒做好,論文做的不錯,這不是花架子嗎?”8個月過去了,國家層面終于出臺文件向基層醫院職稱評審“開刀”。
11月24日,國家衛計委聯合人社部出臺《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該文件主要針對縣級以下醫療衛生機構職稱評審工作提出改革意見,具體范圍則由各省自行確定。
《指導意見》的出臺可謂打破了縣級以下醫療衛生機構職稱評審工作長期以來廣受詬病的諸多方面。建立衛生專業高、中、低級職稱評審分類標準,取消外語、論文、科研等諸多硬性指標,評審標準更側重于基層醫生診治常見病、多發病的能力......小編注意到,最重要的一點是,文件規定取得基層衛生專業高級職稱的人員應被限定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聘任。
取消外語、論文、科研硬指標
長期以來,職稱評審是困擾基層醫生的一大難題,尤其是需要完成論文、外語、科研等硬性指標,無疑使得很多基層醫生或者單純專注于寫論文、評職稱;或者因專注于看病而無法完成職稱評審。
《指導意見》通過提出諸多改革條件,力圖解決基層醫生紛紛抱怨的職稱評審中的諸多弊病。最重要的一點是,今后,基層衛生專業職稱外語成績將不作為申報條件。而關于論文、科研要求,也不做硬性規定,但可作為評審的參考條件。
此外,評審主體與聘用標準也有所變化。根據《指導意見》,對衛生專業中、初級職稱實行全國統一考試,但由各省自行確定聘用標準。對于基層高級職稱評審,各省可以在衛生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中單獨設立評審組。
新評審標準為基層培養對口人才
正如《指導意見》所言,改革基層醫生職稱評審制度,其重要目的是為強基層、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提供并人才支持。因此,在取消論文、科研等硬性指標之后,每一條新的評審標準都是在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對口人才。
根據國家建立分級診療的思路,基層醫生的職能應該是多看常見病與多發病。因此,《指導意見》提出,對縣級醫療衛生機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應重點考核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護理、康復、影像、檢驗等服務,急危重癥搶救與疑難病處置,培訓和指導下級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相應公共衛生服務職能以及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等工作完成情況。
而對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應重點考核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以及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護理、康復等綜合服務,承擔公共衛生管理工作,以及對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綜合管理、技術指導和鄉村醫生的培訓等工作情況。
最重要的是,《指導意見》提出,應該將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專題報告、病案分析資料、工作總結、醫療衛生新技術推廣使用報告、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次數、健康檔案管理數等作為評審標準的重要內容。
為使培養的對口人才留在基層,《指導意見》提出了一條新規,取得基層衛生專業高級職稱的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原則上應限定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聘任,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向上級醫療衛生機構流動時,應取得全省(區、市)統一的衛生高級職稱。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