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撥打120電話時,哪些信息要在第一時間提供?面對突然暈倒的人,該怎么實施急救?九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世界急救日”,60多位南京市民走進南京市急救中心,共同參與了一場急救知識培訓。面對現場醫生的隨機提問,不少市民“犯了難”。
南京120每天接線超2000起
昨天下午的南京市急救中心院內,一場急救知識培訓吸引了60多位市民代表的參與。什么是心肺復蘇?抬動病人時要注意哪些要點?記者在現場看到,面對急救醫生的提問,很少有市民能夠準確應答。
幾乎人人都知道,遇到緊急情況時應該撥打120呼救。南京市急救中心調度科科長高明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南京120目前平均每天接線量超過2000起,其中有超過10%屬于“無效來電”。
相較于誤撥和騷擾電話,報警人“說不清”是造成無效來電的主要因素。高明說,一些報警人由于精神高度緊張,導致通話中表述不清,浪費了寶貴的急救時間。“通常我們的調度員會引導報警人提供報警位置、病人情況、報警人身份等相關信息,隨后聯系急救車出車。”高明表示,作為普通市民,撥打120后首先要通報具體位置,然后說明病人癥狀,為醫生制定急救方案提供參考。“在必要時,可以利用手機定位獲取準確的位置信息。”高明告訴記者。
江蘇13地市政務中心將設除顫儀
南京市急救中心主任沈正善告訴記者,急救新概念已將施救者從傳統的醫務人員拓展到經過培訓的現場公眾。“由于許多突發急危重癥或意外傷害事故往往發生于行車途中、公共場所、居家環境等,能夠第一時間給予急救的往往不是專業急救人員,而是現場第一目擊者。”沈正善表示,接下來急救中心將逐步開放針對公眾的培訓,使這類急救知識培訓逐步常態化。
一批新的急救設備也將在全省各地陸續啟用。“心源性猝死”是現代人生命安全的重大威脅。資料顯示,我國每年猝死約120萬人,居全球第一,而90%的猝死發生在醫院外。應對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電擊除顫。記者從江蘇省衛計委了解到,省衛計委、省紅十字會將在包括13個地市的政務中心大廳和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在內的公共場所設置一批AED除顫儀,并招募志愿者,開展心肺復蘇、AED使用技能等急救知識培訓。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