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行業動態:近日,江蘇省住建廳下發《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今后城市綠地、公園、道路、廣場、公共建筑、住宅小區等都要如同“海綿”一樣,最大程度實現雨水的自然積存、滲透和凈化,提高排水防澇能力。根據這一要求,徐州市也將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促進生態文明發展。
●典型運用:下沉式城市園林,具有集雨功能
2014年9月份,位于金山東路與泰山路的十字路口的金山東路綠地完工并向市民開放。很多前去游玩的市民都留意到,這個下沉式園林有一處設施與眾不同。
在金山東路綠地中心廣場正對面有一處位于地面下的集水池,集水池的管道一直通向泰山西山腳下的藏洪溝。這是我市第一座城市園林配套建設的集水池。工程負責人介紹說,這是為了避免大量雨季水資源浪費而修建,以合理收集利用水資源,用于園內樹木花草的澆灌。
作為我市首個能夠集雨的下沉式城市園林,金山東路綠地的綠化帶比馬路表面低30厘米以上,這樣雨水就會被有效地收集起來,并為澆灌植物而利用。一旦遇到大雨,雨水不會大規模流到臨近的路面上。
收集雨水有效利用,減少道路積水,這只是“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
●解讀: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
“海綿城市”是城市建設中新提出的一個概念。顧名思義,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海綿城市”建設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今年1月23日至25日,住建部委托住建部干部管理學院在北京舉行了“海綿城市建設”培訓班,我市市政園林局何樹川和他的幾個同事參加了這次培訓。
何樹川介紹說,建設“海綿城市”所體現的理念,在我市多個園林工程中已經有所體現。以奎山公園為例,奎山公園的大面積樹木和草坪在遭遇大雨時,既能避免形成急劇水流對附近道路的影響,又能收集雨水到公園內的景觀水池中。
“通過公園植被,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這里的積存和滲透,避免形成附近道路積水,又能實現雨水收集有效利用,這就是海綿城市理念的一個體現。”
當然,海綿城市的建設,是一個城市建設的系統工程,不僅僅局限在園林工程上。
●展望:雨水吸納率將成城市開發項目的一個指標
根據省住建廳要求,今后要把地塊雨水吸納率等指標作為開發建設項目規劃條件的重要技術指標,通過規劃來有效落實“海綿城市”的各項建設。城市綠地系統、公園都將成為重要的海綿體。同時推進海綿型道路和廣場建設,新建城市道路的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和廣場、停車場推廣使用透水鋪裝系統。新建住宅小區要規劃建設雨水系統,室外步行道、停車場應采取透水鋪裝,政府投資的保障房等項目要率先落實。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我市已經作出部署,建設“海綿城市”,促進生態文明。我市將加強推廣和應用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使城市開發建設后的水文特征接近開發前,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污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