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鴨血清肺、草莓致癌、隔夜菜有毒、果汁減肥……這些在朋友圈被人轉來轉去的“經驗之談”你信過幾個?
5月20日,在“第三屆中國營養傳播大會暨2015安利紐崔萊營養中國行啟動儀式”上,主辦方發布了2015年“營養謠言調查”結果,并進行權威解讀。調查發現,“雞蛋增加心臟病風險”、“無糖食品吃不胖”、“檸檬水抗癌”、“喝果蔬汁能減肥”、“隔夜菜吃不得”是傳播最為廣泛的五大營養謠言。
相信“雞蛋增加心臟病風險”的人最多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飲食養生,大家想通過健康的飲食方式來呵護身體。“很多謠言流傳甚廣、模棱兩口,特別是一些內容不完整的傳言,往往斷章取義、以偏概全,如果不具備豐富的營養專業知識,很可能被其光鮮的外表欺騙。”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長寧說,錯誤的營養信息一旦流傳開來,會給百姓生活帶來難以想象的惡劣影響。
為了揪出那些曾經讓人“追”過的謠言,主辦方聯合多家媒體開展2015年“營養謠言調查”。啟動儀式上,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馬冠生分享了這次調查的結果。調查發現,“雞蛋增加心臟病風險”、“無糖食品吃不胖”、“檸檬水抗癌”、“喝果蔬汁能減肥”、“隔夜菜吃不得”是傳播最為廣泛的五大營養謠言。馬冠生認為,此次調查暴露出我國網民營養健康素養低的特點,缺乏對營養謠言的辨識能力。
此次調查時間為5月7日——12日,共收到有效問卷39229票。前九大營養謠言分別為:
1、吃雞蛋增加心臟病危險,占18.42%
2、無糖食品吃不胖,占12.91%
3、檸檬水能抗癌,占12.89%
4、喝果蔬汁能減肥,占11.68%
5、隔夜菜吃不得,占11.35%
6、反季節果蔬不能吃,占10.93%
7、草莓農藥多易致癌,占9.83%
8、吃素可以降血脂,占6.45%
9、吃鴨血能清肺抗霧霾,占5.53%
專家解讀前五大謠言
如果觀察過自助餐餐桌上的殘羹剩飯不難發現,雞蛋中的蛋黃經常被人丟在盤子里不去享用。不少人認為,蛋黃膽固醇含量太高,食用并不利于身體健康。然而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呢?面對一系列被大家口口相傳的謠言,馬冠生將前五大謠言進行了分析。
謠言一:吃雞蛋會增加患心臟病風險。
人體自身產生的膽固醇遠高于食品中攝入的膽固醇,血液膽固醇水平的復雜程度遠超過人們的想象,增加飲食膽固醇對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并不構成重要影響。而且蛋黃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非常有益健康,因此每天吃1個雞蛋相當安全,每周吃6個雞蛋應成為健康平衡飲食的一部分。
謠言二:無糖食品吃不胖。
餅干、面包、蛋糕等甜點僅僅是不添加糖,但其本身也含有大量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其和蔗糖在人體體內有同樣的效果。
謠言三:檸檬水抗癌。
說檸檬水抗癌是因為美國流行把檸檬切成片,用水泡著喝。盡管檸檬營養豐富,但也有很多蔬果超過它。以維生素C為例,青椒就是檸檬的3倍。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癥研究所匯總分析了世界各國的研究結果,認為有充分證據表明蔬菜和水果能減低多種癌癥的危險性。不過,很多因素都會影響癌癥的發生和發展,某一種食物防癌的說法并不靠譜。
謠言四:喝果蔬汁能減肥。
“每天六杯果蔬汁,月瘦10斤”的說法讓很多妹子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嘗試過。但真正的“減肥成功”并不是短時間內體重的下降,而是脂肪含量的減少,果蔬汁顯然并沒有減少脂肪的作用。大量飲用果蔬汁會導致營養不均衡,“排毒”、“清腸”的說法也是多年來人們對果蔬汁的誤解。
謠言五:隔夜菜吃不得。
人們常常擔心隔夜菜會產生大量致癌物亞硝酸鹽。實驗證明,如果烹調后不加翻動,將食物放入4度冰箱內,綠葉菜24小時之后亞硝酸鹽含量從3m/kg升至7m/kg。盡管含量翻倍,但人們必須一次吃掉30公斤的隔夜菜才會發生中毒。黃瓜、番茄、洋蔥等蔬菜硝酸鹽含量本來就很低,根本無須擔心。把吃不完的菜提前撥出來放入冰箱保存,是個非常穩妥的辦法。
專家支招:三招識破新媒體謠言
一則謠言會被人們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傳播,但一個辟謠的聲音卻總是默默無聞,鮮有人關注。謠言的生命力為何那么強?馬冠生認為,一是營養與健康直接掛鉤,而食物營養健康謠言時不時“現身”襲擊公眾的心理底線;二是一些內容不完整的傳言和信息問題流入社會,由于人們主觀意識的參與,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發生變形;三是正確、真實的營養信息相對缺乏,容易讓一些謠言乘虛而入。謠言的擴散往往是一傳十、十傳百的速度,因此辟謠信息出現越早,謠言的擴散面就越小。
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提高公眾的營養素養成為傳播領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涂光晉教授表示,隨著微博、微信、網站等新媒體的興起,“人人都是記者”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信息發布渠道的便捷讓公眾很方便地擁有了話語權,面對良莠不齊的健康信息,有人偏聽偏信、有人道聽途說、有人以訛傳訛,這將引起了一場新的混戰。
俗語說,“謠言止于智者”。專家表示,面對各種精心包裝的謠言,公眾一定要擦亮雙眼,看到營養知識就多思考一下,一般從以下三步著手。首先,找到說法的出處;其次,驗證發言人的資質,看發言人研究的領域與自身的言論是否屬于同一領域;最后,研究同領域其他專家的說法,并進行比對。這個步驟能有效識別“草莓致癌”、“無糖食品吃不胖”等常識性謠言。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2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