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新聞:徐州是個啥樣子?在當地居民邵長玉眼里,就是兩張照片:一張黑白照,一張彩色照。
灰蒙蒙的天、坑坑洼洼的地、渾濁的水……邵長玉記憶中的徐州,曾經是這樣一副模樣;現在的徐州,藍天白云、碧波蕩漾、綠樹繞城……秋日清晨,漫步潘安湖邊的邵長玉笑得開懷:“就像彩色畫似的。”
江蘇徐州歷史上長期依資源而興、靠資源發展。持續130余年的煤炭開采,不僅給這座城市留下550余萬平方米棚戶區,更留下嚴重生態赤字、近35萬畝采煤塌陷地。
原權臺礦和旗山礦采煤塌陷區,位于徐州主城區與賈汪城區中間地帶。“小時候,家里人均還有一畝多地,成家時只剩下人均二分地了。”邵長玉眼看著地一點點塌陷下去,眼看著塌陷地積雨成了水塘。有村民嘗試過養魚,雨季一來汪洋一片,魚跑了、塘廢了、地荒了,邵長玉家無奈搬了兩次。
2008年,徐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基本農田整理、采煤塌陷區治理、生態環境修復、濕地景觀開發“四位一體”,將各類塌陷區建設成為涵養生態功能區、環境優美景觀區、高效農業標桿區。
塌陷區由此發生巨變:較淺的塌陷地,經削高補低、修復整平,或進行復墾耕種,或利用地形搭建溫室建設高效農業;塌陷深度大于2米、無法耕種的地塊,則因地制宜挖湖引水造景,建設美麗鄉村濕地。
歷經六載春秋,曾經破敗荒蕪的塌陷區,蝶變成為賞心悅目的潘安湖。邵長玉說,5000公頃的潘安湖生態濕地,水面以下最深處有18米,當年平均塌陷深度4米的村莊,已臥底在湖波之中了;村民則搬進了環境優美的“湖畔小區”,再也不必為搬家而苦惱。
穿過“湖畔小區”,徜徉潘安生態濕地,岸柳輕婉,棧橋迤邐;蘆花叢叢,金桂飄香。精心培植的上百種類水生植物、數十萬棵喬木、百萬平方米灌木花草,引來鳥禽棲息、蝴蝶翩飛,亦引來八方游客、漁舟唱晚。
遠不止是潘安湖。昔日的韓橋煤礦深度塌陷地,變身為南湖濕地公園;昔日的夾河煤礦塌陷地,變身為九里湖生態濕地公園……徐州采煤塌陷地治理,新添大小上百個湖泊、濕地和景觀區。與此同時,72座環抱徐州城的石灰巖質荒山,也因市民的不懈努力,在全國創造了“石頭縫里種出森林城市”的典范。
這一串串因持續生態治理而換來的綠色明珠,再加上主城區建設的近30個300畝以上的園林綠地,給徐州帶來的不僅是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蝶變,還形成“城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城市風貌。
“把最好的資源留給后代,把最美的風景還給市民”,兌現全部公園綠地免費向市民開放諾言后,徐州市委書記曹新平并不滿足。他說,采煤塌陷地治理僅完成60%,未來將加快償還綠色生態欠債,全面建設徐州生態圈,以可持續的綠色發展優勢,贏得980萬徐州人民的自豪與笑容。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