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行業動態:近日,心內一科徐晤主任醫師、楊煜副主任醫師及路遠主治醫師在心內科主任王志榮教授的指導下,成功開展了經橈動脈行逆行導絲技術介入治療冠狀動脈慢性閉塞病變(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一例,填補了淮海經濟區的醫療空白。
CTO病變占冠心病介入治療病例的20%左右,由于其解剖結構特點,是目前最具挑戰性的冠狀動脈病變類型,治療難度較大,一直被稱為介入醫師需要攻克的最后堡壘。采用常規的正向導絲技術手術的成功率較低,對部分經正向導絲技術失敗的病例采用逆向導絲技術可提高手術成功率。由于逆行導絲技術操作非常復雜,還沒有廣泛采用,目前國內只有少數心臟中心可以開展此技術。
本例患者為43歲男性,近期反復心絞痛發作,輾轉多家醫院就診治療無效。后來徐醫附院冠脈造影示:左前降支近端及第一鈍緣支開口閉塞,右冠脈全程不光滑、扭曲、右冠脈近端狹窄70%、后降支狹窄90%,后降支遠端自心尖部向前降支遠端逆向供血。前降支為無殘端的慢性完全閉塞病變,正向導絲反復進入冠脈內膜下、無法到達血管真腔,建議行冠狀動脈搭橋術,但患者拒絕冠脈搭橋術,科室內討論后準備行逆行導絲技術。
該患者雖有良好的側支循環、但側支血管非間隔支(位于室間隔)、而是右冠的后降支遠端向前降支遠端逆供(位于心外膜)、血管迂曲且行程較長,易穿破血管形成心包填塞。
心內一科手術醫師徐晤主任醫師、楊煜副主任醫師及陸遠主治醫師在心內科主任王志榮教授指導下,選擇同時穿刺右側橈動脈及股動脈,采用導引鋼絲在微導管的支撐下經右橈動脈-右冠脈-后降支側支循環-左前降支,逆行送至左冠脈開口,從而引導經股動脈正向導絲及微導管穿過閉塞病變送至前降支遠段,成功開通前降支。
必須指出的是:目前文獻報道的逆向導絲技術基本上是選擇有經間隔支行側支血供的病例,而心外膜側支血管壁較薄、迂曲、行程長、易痙攣,導引鋼絲和微導管稍有操作不當即有可能發生血管穿孔形成心包填塞,通常不建議為首選的逆行途徑。該項技術需要術者有極強的耐心與自我奉獻精神,術者在決定采用逆行導絲技術前,要綜合考慮患者的臨床和冠脈病變特點、CTO病變開通后獲益與風險比、獲益與費用比、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和處理措施以及自身介入水平等因素,不能單純為使用而使用,否則可能勞而無功,甚至出現嚴重的臨床事件。
心內一科在淮海經濟區率先成功開展該技術,提高了冠狀動脈CTO病變的經皮冠脈介入治療成功率。此項技術的使用,標志著徐醫附院心血管介入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