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觀念中,外科醫生拼的就是“手術刀”。隨著21世紀以腹腔鏡為首的普外科微創技術革新,如今“鑰匙孔”里可定乾坤,患者上手術臺不再膽戰心驚,術后亦可收獲最佳效果。
1987年,蘊含著最大人文關懷的世界首例腹腔鏡手術在法國成功實施,轟動了國際醫學界。5年后,徐州市腫瘤醫院普外科在我市成功實施了首例腹腔鏡下微創手術,同樣轟動了徐州乃至淮海經濟區的醫療衛生界———當時,國內能夠開展這種手術的醫院總共不過20家。
作為江蘇省微創技術的開拓者,20余年來,徐州市腫瘤醫院再度創下淮海經濟區多個第一,填補我市微創領域多項空白,腹腔鏡開發研究和臨床應用方面與國際同步。無論是手術數量還是質量,均在我市名列第一。
曾被徐州市衛生主管部門認定為“徐州市重點專科”“徐州市微創技術質量控制中心”, 如今,該院已將微創技術成功應用于普外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婦科、胸科、骨科等眾多臨床專科,手術總成功率達到99%以上,總并發癥發生率亦遠遠低于國內外的統計數據。
我市起步最早 20余年 引領淮海經濟區微創技術前沿
眾所周知,外科腔鏡技術是外科的前沿技術。
與傳統開放性手術相比,微創手術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疼痛輕,采取靜脈麻醉,手術可以在睡眠狀態下完成。手術切口小,創口只有數個不超,2厘米戳孔,大大減輕了術后疼痛及焦慮。且微創手術出血量少,對患者體內的干擾大大降低。
病人住院時間短,一般不超過1周,以最常規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為例,50% 的患者可以在術后第2天出院。微創手術只需要幾個小的戳孔,愈合后基本不留瘢痕,不影響美觀,且費用大大低于傳統手術。
徐州市腫瘤醫院最早將腔鏡微創技術應用于各個診療領域。該院外科腔鏡微創手術完成千余例,涉及普外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婦科、胸科、骨科等,手術方式更是多種多樣;監控系統也不僅限于內窺鏡,如骨關節鏡、胸腔鏡、乳腔鏡等。微創手術用微小創傷替代以往常規手術切口,以減少手術期間的出血、疼痛、繼發感染,最大程度的減輕病人痛苦;而且手術通過器械及配套設備可以直視,具有簡便易行等諸多特點。
巧妙拆除血管旁的“不定時炸彈”
微創理念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上
無影燈下,江涌一雙巧手精工細雕,上下翻飛,這雙手不僅要穩準狠地切下腫瘤,更要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鄰近的臟器。如何把治療創傷降到最低,在精準切除病灶局部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臟器功能,是江涌面對每位病患時踐行的醫學倫理。
28年來,在手術臺上,他將微創理念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上,巧妙地拆除一根根血管旁的“不定時炸彈”。
作為徐州腫瘤醫院普外科兼微創中心主任、市微創技術質量控制中心主任,江涌在腹腔鏡技術的應用和開發創新研究方面成績斐然。在肝膽胰脾外科、胃腸、甲乳外科等腫瘤根治手術方面技術精湛,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醫者仁心,身為外科主任,江涌經常參與危重病人的會診、搶救,對于每一個病人,只要有一線生機,他都選擇不放棄。
高難度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填補我市普外微創領域多項空白
多年來,江涌所率的普外微創腹腔鏡技術中心開展各項高難度業務,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填補了我市多項空白。
A、雙鏡聯合成常規手術 攻克肝內膽管結石難題
對外科醫生來說,在膽管結石的眾多亞型中,肝內膽管結石是最為棘手的。
“肝臟就像一棵大樹,肝內膽管就像是一根根樹枝,膽管里出現結石,進行取石手術后,很難一次性取凈。過一段時間終末支膽管的結石又會增多,下移到大膽管,再次引起梗阻感染。”江涌解釋說。
曾有一位患者90多歲時患上了肝內外廣泛膽管結石,在20年中先后進行了10次手術,出現了嚴重的膽道梗阻和感染等并發癥,命懸一線。面對這樣一個重癥患者,江涌打破手術禁區,為他進行雙鏡聯合手術,即腹腔鏡聯合纖維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
這項技術在徐州尚屬空白,在江涌和他的團隊那里,卻是常年開展的常規手術。
B、妙手施治“腹腔鏡脾切除術”
救治被大醫院拒絕治療患者
有著乙肝病史的王女士同時伴有肝硬化和肝腹水。由于病情較重,王女士之前就診的那兩所大醫院均婉言拒絕為其實施手術治療。
多方打聽下,王女士得知,徐州市腫瘤醫院普外科的技術力量雄厚,特別是其微創手術不僅在我市最早起步,而且技術水平一直遙遙領先。于是前去求治。
該院普外科江涌主任接診后,認為傳統的開腹手術,切口要橫跨上腹的左端和右端,王女士肯定無法勝任如此巨大的手術創傷,決定采取腹腔鏡下的微創手術。
僅通過鑰匙孔大小的幾個開孔并借助腹腔鏡來完成一系列手術,其難度更是可想而知。由于經驗豐富、技巧嫻熟,江主任順利完成了腔鏡下脾切除、門靜脈高壓斷流以及肝右葉腫瘤切除手術。術后,王女士恢復良好,肝功能及其他各項指標均正常。
C、胰頭癌手術只需四個小孔 微創膽道手術已成金標準
80多歲的楊先生去年因腹痛和黃疸到醫院就診時,被診斷為晚期胰頭癌伴阻塞性黃疸。為治病他輾轉外地多家大醫院求治,但被告知已喪失了手術根治切除的機會。
回徐后,楊先生到市腫瘤醫院普外科求治。主任江涌決定為患者實施腹腔鏡膽管空腸Roux-Y內引流術。手術時僅在患者腹壁開四個0.5-1厘米的小切口,整個手術歷時2個多小時。術后,該患者恢復迅速,并轉入相關科室盡快開始了下一步治療。
江涌告訴記者,腹腔鏡下膽管空腸改良Roux-Y內引流術由于切口小、創傷小、失血少,手術過程中的污染程度、腹腔內環境的干擾程度以及全身炎癥的反應程度均大大減輕,術后身體機能也恢復較快。對免疫功能最低程度的損傷這一優勢,對于癌癥患者來說至關重要。
腫瘤醫院常年開展的腹腔鏡膽道十二指腸吻合術及腹腔鏡膽道空腸改良Roux-Y內引流術、腹腔鏡膽道空腸T型管架橋內引流術等,創下了我市膽道外科領域的多個第一。
D、胃癌根治標準化規范化 手術清掃范圍是病人預后的獨立因素
每個月40余臺手術,江涌始終以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精心呵護每一位病人,也因此在病患心中建立了極高的信任度。
他將腫瘤手術比作“捅馬蜂窩”,其細膩程度可見一斑。他說:“胃癌根治,不在于胃切除多少,而是體現在淋巴結的清掃上。手術清掃范圍是病人預后的獨立因素。”
“過去,胃癌、結腸癌、胰體尾腫瘤常常合并脾臟切除,如今臨床現已不再提倡,肝脾疾病的精準切除術是肝膽外科近年來的一大進展,尤其是脾臟的精準部分切除術或又稱脾段切除術,目前只在國內少數大型醫院開展。”江涌告訴記者。
應用腹腔鏡技術進行進展期胃癌根治術,江涌目前已經可以達到充分清除原發病灶及罹患臟器的周圍組織,徹底清除胃周淋巴結,至少清除D2站淋巴結,以及完全消滅腹腔脫落的癌細胞。
胃癌的根治,率先在腫瘤醫院實現了標準化和規范化。
技術質量控制全市第一 讓患者享受國際一流技術服務
讓每位患者享受到國際第一流的技術和最好的診療方案,是20 多年來江涌一直努力的方向。
在江涌的帶領下,普外科已經發展成為具有先進理念和技術的現代普通外科,領跑徐州市普通外科微創技術前沿。
作為“微創”中心的領頭科室,普外科成立于1992年,引進德國WOLF腹腔鏡設備,開展手術種類涉及肝臟、膽道、胰腺、脾臟、胃、小腸、結直腸、腹壁疝、腹膜后腫瘤、血管外科等100余種微創手術。
截至目前,科室已完成30000余例腹腔鏡手術,技術質量控制始終為我市最高,總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國內外報道。腹腔鏡技術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在國內腹腔鏡開發研究和臨床應用方面也處于前列。治愈率和患者滿意率幾乎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