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配餐學專門研究營養搭配、營養互補和營養平衡等。而營養配餐師的主要工作就是指導人們“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王愛榮女士是我市首批經過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培訓取得營養配餐師資格證書的營養配餐員,目前在湖濱小學附近的一家“小飯桌”做義務營養配餐員。
徐州的飲食習慣是油大、鹽大,“黑乎乎、辣乎乎、咸乎乎”成了徐州人的飲食特點。為改變飲食陋習,提倡飲食科學,在為“小飯桌”設計食譜前,王愛榮制作了一份調查表,對小朋友的身高、體重、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做了詳細調查,然后精心訂出一份科學的食譜,每天不重樣,每周一換。這份食譜糾正了小朋友的偏食習慣,還讓孩子們養成了飯前先喝湯的良好習慣。經過定期給孩子量身高體重,王愛榮發現,原先的“小胖墩”體重掉了下去,體形偏瘦的孩子的體重有所上升。家長們也都高興地反映,孩子偏食的壞習慣逐漸改掉了。
據市青少年營養協會秘書長范志萍女士介紹,社會現在急需營養配餐師。因為很多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等都是由于患者平時飲食不注意造成的。經過對我市中小學生的調查發現,體重超標的小胖子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還有一份關于早餐健康知識的問卷更暴露了學生家長的飲食誤區,“一天三餐中哪一餐最重要”,只有30%的家長回答出“是早餐”這個正確答案。家長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據范志萍介紹,科學的飲食結構中鹽的攝入量應該是每天不超過7克,而調查顯示我市市民每人每天平均對鹽的攝入量竟達到17克。不科學的飲食結構、飲食習慣,對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帶來嚴重的后果。改變不良陋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培養健康意識,不僅需要王愛榮這樣的營養配餐師,更需要每個市民從我做起。
閱讀下一篇
我市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可申領社會保險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