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在11月24日舉行的第七屆健康與發展中山論壇上,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作主旨演講時透露,明年全國將全面推開遺體捐獻工作。
供體不足一直是器官移植面臨的難題。黃潔夫表示,社會上很多人將中國器官移植捐獻難歸咎于人們的傳統觀念,“這是完全錯誤的,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優秀的傳統,耐心、慈悲、奉獻都彰顯了這個民族人性的光輝。”他說,“阻礙中國器官捐獻發展的不是人們的觀念,而是落后的體制。”
黃潔夫表示,器官移植與其他醫學科學技術的不同之處在于,移植手術必須有可供移植的器官才能進行,而移植器官的捐獻與分配涉及文化、傳統、倫理、法制等深層次問題。因此,移植技術的廣泛應用必須有相應的法規來保護捐獻者的權益,器官捐獻必須確保是自愿、無償的愛心奉獻。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應起主導作用,建立一個符合社會公認倫理準則的器官捐獻和移植管理體系,進行公民無償器官捐獻的動員與登記,通過合理的捐獻程序和法規確保捐獻者權益,保證器官的公開分配和合理使用。
黃潔夫指出,在目前腦死亡立法還不成熟的情況下,中國要走自己創新的器官捐獻之路。2006年,衛生部出臺我國第一部器官移植法規《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暫行規定》,行業法制規范管理開始起步。2007年,國務院頒布《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標志著我國器官移植走向法制化規范化道路。2010年3月,衛生部與中國紅十字會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經過2年多探索,已初步確立了一個符合社會倫理和中國國情的可持續發展的器官捐獻與移植體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了器官移植捐獻理念。
閱讀下一篇
國家藥監局:仿制藥質量一致性評價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