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以阿司匹林為代表的抗血小板藥物是“經典”的預防血栓藥物。日前,在由中國醫師協會舉辦的國際檢驗與臨床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血液研究所所長阮長耿指出,盡管阿司匹林等藥物應用利大于弊,但人體對抗血小板藥物的反應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并且95%以上的血栓病患者從沒有做過血小板功能檢測。專家呼吁,臨床應注重篩查對抗血小板藥物沒有反應的患者,以提升對血栓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血栓性疾病(如心梗、腦梗等)嚴重威脅人們健康,而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關鍵作用。避免血栓或出血性疾病的發生,需要控制血小板功能,使其處于合理范圍內。阮長耿介紹,目前,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是臨床防治血栓性疾病的核心措施,但近年來研究發現,人體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的反應差異很大,約有30%的患者在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后沒有反應;約10%的患者會出現出血癥狀,其中嚴重出血者約占1.6%。在使用抗血小板藥物無效的患者中,發生血栓的幾率遠遠高于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有效的患者,這種差異可高達5倍。因此,檢測出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十分重要。
據了解,目前國內僅有極少數醫療單位對部分病人進行血小板功能檢測。在血小板功能檢測方法中,以全血連續計數檢測法操作相對方便,但該方法僅在解放軍總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醫療機構應用。
閱讀下一篇
衛生部就《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再次征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