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8月13日,衛生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對日前印發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十二五”規劃》作了詳細解讀。衛生部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與衛生監督局局長蘇志說,《規劃》要求以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為基礎,加快我國食品安全標準清理整合,到“十二五”末,基本構建保障人民群眾健康需要、符合我國國情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修訂工作將以基礎標準為重點,提高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通用性、科學性和實用性。
■“橫向標準”是重點整合對象
蘇志介紹,《食品安全法》公布施行前,我國有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國家標準2000余項,行業標準2900余項,地方標準1200余項。受食品產業發展水平、風險評估能力等因素制約,現行食品安全標準盡管總體數量多,但標準間存在矛盾、交叉、重復,個別重要標準或重要指標缺失,部分標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
對此,《規劃》提出了4項工作目標:一是清理整合現行食品標準,到2015年年底基本完成現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以及行業標準中強制執行內容的清理整合工作;二是加快制定、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三是完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機制;四是強化標準宣傳貫徹和實施工作。
蘇志說,食品添加劑標準、致病微生物殘留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等基礎標準將是制修訂工作的重點對象。
據介紹,食品安全的基礎標準通常針對的是所有食品或一系列食品,在國際上也稱作“橫向標準”,與其相對應的是針對單個(類)食品的產品標準,國際上稱“縱向標準”。目前,我國已公布的基礎標準有《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等,而《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和《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標準》等基礎標準,正在制修訂過程中,預計將在近期發布施行。
■標準不會被企業利益“綁架”
針對“企業與行業協會參與標準制修訂,是否會導致標準被企業利益綁架”的問題,蘇志表示,鼓勵行業參與制定標準并不意味著標準由企業說了算。制定國家標準是一件嚴肅的事情,衛生部牽頭制定的食品添加標準是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為底線的。
蘇志解釋,對于食品行業來說,大家都有義務提供信息,都有權利拿出自己的研究資料和意見。行業內企業對標準的情況最了解,標準的制定是行業與科學結合的成果,歡迎各方提意見并不是說大家說的所有意見都會被采納,立場不同很可能帶來觀點意見的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與沖突。這時就需要由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作出取舍。
■標準制修訂并非都從零開始
此前有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制定費用大約為每項5萬元,而國際上這類費用通常超過10萬美元,低投入“產出”的標準能否讓人放心?
針對這一問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嚴衛星表示,民眾理解的標準制定經費投入,應是涵蓋前期標準的基礎研究和標準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兩個方面。如果每一個食品安全標準都從基礎研究開始做,一直到最后標準頒布實施,花費的確將遠遠高于現在的標準。但是,目前許多食品安全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并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將一個標準研究成果轉化為國家的一項政策和制度法規。“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現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以及行業標準4套標準中,涉及食品的內容要進行全面的清理整合。以乳品相關的標準為例,清理工作就是將原有的100多項乳品標準清理整合成68項。
嚴衛星說,“十二五”期間,隨著國家對標準制修訂工作的重視,經費的投入也在逐漸加大。但是總體來說,目前的標準制修訂經費還是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