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25日從國務院醫改辦公室獲悉,由國務院醫改辦公室起草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三年總結報告》日前已經完成并上報國務院。《報告》指出,自《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年~2011年)》出臺以來,新一輪醫改統籌推進五項重點改革,如期全面完成了三年醫改各項任務。
“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基層群眾感受最深
《報告》指出,經過三年改革,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主體,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為兜底,商業健康保險及其他多種形式醫療保險為補充的中國特色醫保制度體系初步形成,為城鄉居民“病有所醫”提供了制度保障。截至2011年年底,城鄉居民參加3項基本醫保人數超過13億,比改革前增加了1.72億,覆蓋率達到95%以上。
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從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2012年提高到240元)。所有統籌地區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都提高到了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當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以上,且不低于5萬元。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保障范圍由住院延伸到門診,98%的統籌地區建立了門診統籌。
藥價降幅大、看病報銷多是三年基層醫改讓百姓受益最多的一大成效。《報告》稱,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本次醫改的一大制度創新,2011年7月底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在政府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施,提前實現改革目標,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以基本藥物制度撬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2011年年底基本完成改革任務,建立起了公益性的管理體制、競爭性的用人機制、激勵性的分配機制、規范性的藥品采購機制、長效性的補償機制等五大運行新機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結束了幾十年以藥補醫的歷史。
《報告》稱,三年來,中央投資630多億元,支持了3.3萬所縣級醫院和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各級政府也進一步加大了資金投入。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投入最多、建設規模最大、條件改善最明顯的時期。經過三年建設,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面貌煥然一新。
《報告》指出,全國城鄉普遍實施10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7大類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從2009年開始,國家首次為城鄉每一位居民提供15元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2011年提高到25元。
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有序推進,17個國家試點城市、37個省級試點城市、超過2000家公立醫院,開展了改革試點,體制機制創新探索積極推進,便民惠民措施全面推行,多元辦醫格局加快推進,積累了有益經驗。
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由2008年的40.4%下降到2010年的35.5%,預計2011年繼續下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所緩解。
以“中國式解決辦法”探索醫改之路
《報告》稱,新一輪醫改逐步探索出了一條中國特色醫改道路。
2008年12月,國務院成立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20個部門參與,統籌組織和協調全國醫改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各省(區、市)相應成立了領導機構及專門辦事機構,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醫改組織機構建設,建立起了專門的醫改工作隊伍。
2009年~2011年,全國財政醫療衛生累計支出15166億元,其中中央財政4506億元,與2008年同口徑支出基數相比,三年新增投入12409億元,比既定的8500億元增加了3909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新增投入比既定3318億元增加了361億元。中央共出臺醫改文件14個,主要部門共出臺重要配套文件50多個,地方出臺的文件更多,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醫改政策體系。
這條道路有“中國辦法”。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堅持統籌協調、突出重點、循序推進的基本路徑,是辦法的核心。
在具體推進過程中,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強調從保基本起步,優先保障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醫療服務、基本公共衛生等需求;從強基層入手,健全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從建機制著眼,為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時不斷破解改革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以重點突破帶動整個醫改向前推進。
《報告》提到,我國醫改始終堅持把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努力縮小不同區域、不同層次人群的醫療衛生服務差距,讓最貧窮、最困難的人群優先得到改革實惠,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了《“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按照新形勢新要求,明確了今后四年醫改的階段目標、改革重點和主要任務。《報告》指出,“十二五”期間,醫改財政投入力度、強度要高于2009年~2011年投入水平。把醫改與促進醫療服務業加速發展結合起來也是“十二五”期間一大重點任務,要把加速醫療服務業發展作為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