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在對腦梗死和腦實質內出血患者隨訪觀察中發現,腦卒中后3個月內抑郁的累積發生率約占三成,而女性患者、既往抑郁病史和腦卒中后14天內的殘疾水平是抑郁發生的3個獨立危險因素。這項研究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早期診斷和干預具有重要意義。
抑郁是腦卒中后最常見的情感障礙,不僅影響患者肢體和語言功能的恢復,還會增加患者的殘疾率和死亡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王擁軍教授等研究人員選擇在該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314名腦卒中患者,采用世界衛生組織復合性國際診斷交談3.0中文版作為心理測查工具和診斷標準,以連續入組的腦卒中后14天內的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腦卒中后3個月內抑郁的發生率,并探討與腦卒中后抑郁發生相關的人口學和臨床、影像學危險因素。
結果發現,在314位患者中,腦卒中后3個月內發生抑郁的患者共91位。其中,76位患者為重性抑郁,15位患者為輕性抑郁,累積發生率為29%;73例腦卒中后抑郁發生在腦卒中后1個月內,18例腦卒中后抑郁發生在腦卒中后1個月~3個月內。經多因素分析發現,女性是卒中后抑郁發生的人口學獨立危險因素;既往抑郁病史是對卒中后抑郁發生的最大相關影響因素;卒中急性期的殘疾程度是卒中后3個月內發生卒中后抑郁的主要預測因素之一。
閱讀下一篇
我國2億人遭職業病危 正調查近未獲賠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