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醫院看病要排隊、等候、做檢查、手術等程序,讓患者和家屬最不滿意的是候診時間過長。記者昨日從市衛生局獲悉,近日衛生部門對青醫附院、阜外醫院和局屬13家公立醫院進行明察暗訪,共探訪近兩千人,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市民最滿意的是醫生和護士,最不滿意的是等候時間和環境衛生。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名專家的平均候診時間在半小時以上,卻很少有人使用預約掛號這種省時間的方式。
護 士滿意度直線上升
15家公立醫療機構的近兩千份問卷調查顯示,服務最滿意的前兩位是醫生(552份)和護士(525份),也就是說被調查者中大多數市民都傾向于二者,而且兩者的票數僅相差不到30份。“相比往年的調查結果,護士的滿意度幾乎是直線上升,差點就超過醫生了,這與無陪護服務和志愿服務有很大的關系。”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期的創建滿意公立醫院中,護士的服務是重要內容之一,可以說護士們付出了更多的辛苦,換來了患者的理解。
相比之下,患者最不滿意的服務項目是等候時間(354份),其次是醫院的環境衛生(225份)。“等候時間長一直是個大問題,有的病人早晨6點排隊看專家門診,可能中午才排上隊,這與專家資源有限、地域分配不合理有關。”該負責人表示。 看專家門診等了7小時 “早晨7點多就來了,可惜上午的號已經掛滿了,只能排在下午,不過能看上就已經很好了。”昨天下午,記者在島城一家三甲醫院內科門診看到,雖然已經是下午,但排隊候診的患者依然不少,從萊西趕來看病的孫先生一家就是其中之一,雖然早早來到醫院,但掛號窗口早已排起了長隊,等到自己掛號時兩位知名專家號都滿了,他不得不等到下午再給妻子看病。
該醫院門診部負責人表示,對患者排隊等候實在沒辦法,一名專家半天看20個病號就不少了,而且還要保證質量,因此往往需要限號。即便如此,很多專家下班后還不愿離開,忍著餓也要把排隊的幾個病號看完。
預約掛號受市民冷落
如何解決候診時間長的難題?對此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增加專家數量、預約掛號、各醫院分流患者都是可選擇的辦法,但預約掛號最容易實施,通過預約的方式,就診者能有較大的時間自由度,不用在門診室外耗時間。
“預約掛號剛開始時,每天上百余人預約掛號,現在能預約的專家多了,反而預約的患者少了,每天才20多個。”昨日,記者從青醫附院、市立醫院、海慈醫院、中心醫院了解到,預約掛號已經推行近一年,可預約的專家從最初的不足百人擴大到了近千人,幾乎每家三級醫院的專家都可通過電話、網絡或現場預約掛號,但實際上市民仍然習慣到醫院排隊,預約掛號的比例少得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