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中國將在全國范圍統一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這是繼"山西疫苗"事件后一次全國乃至全球規模最大的強化疫苗接種行動。中國將此作為消除麻疹的"戰役工程",并力求借此機會重樹民眾對疫苗的信心。
衛生部部長陳竺在29日召開的中國消除麻疹和瘧疾工作會上指出,為確保實現2012年消除麻疹目標,將發病率控制1/100萬以下,今年9月,中國將在全國范圍統一開展一次以8月齡至4周歲兒童為主要接種對象的強化免疫,以最大限度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斷麻疹病毒的傳播。
陳竺介紹說,目前中央財政已下撥9646萬劑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所需的疫苗和注射器購置費用1.57億元,以期快速大幅降低發病水平。2011年、2012年,中國還將在高發地區及重點人群開展麻疹疫苗查漏補種活動,進一步鞏固低水平發病率。
麻疹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呼吸道疾病,嚴重威脅人們健康。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確定2012年實現消除麻疹目標。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說,西太平洋地區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而中國麻疹發病數占西太平洋地區的85%。"可以說,中國消除麻疹工作能取得成功就意味著西太平洋地區消除麻疹的成功。"
中國衛生部統計顯示,2009年全國麻疹報告發病率已下降到39/100萬,比2008年下降60%多,與發病最高年份相比下降了99.5%,達到歷史最低水平。但這離實現消除麻疹目標尚有差距。近年,麻疹發病人群以小年齡兒童為主,在東部流動人口較多的經濟發達地區,成人麻疹發病也呈現較高水平。
此次的強化免疫則是為既往未接種過麻疹疫苗的人群,或因個體差異等原因免疫不成功的人群提供一次補種或復種的機會,短時間內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水平。
"中國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發生率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預期范圍之內。"衛生部官員表示,他們并不擔心麻疹疫苗的安全性,民眾對疫苗的信任危機更令他們憂慮。
今年4月,中國發生了山西"貼簽疫苗"事件,有人懷疑疫苗經營管理單位給疫苗貼標簽的過程可能影響疫苗質量從而導致接種兒童發生不良反應。盡管衛生部此后的調查表明山西的疫苗并不存在質量問題,但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指出,這一事件客觀上造成了全國范圍內廣大公眾對疫苗的信任危機,對國家免疫規劃工作的正常開展已形成沖擊。
陳竺在這次會上強調:"一定要確保這次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的成功,通過嚴格的管理和細化工作,重樹公眾對疫苗的信心。"在強化免疫活動啟動前,中國各地政府都將認真排查當地在疫苗流通和使用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和漏洞,及時予以糾正。為加強疫苗流通的監管,中國將在各級疾病控制機構實行疫苗的電子監管碼管理,并將逐步推行至接種單位。
陳竺要求,在這次強化免疫活動中,要重點做好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監測、報告和處置工作。經調查診斷或鑒定確定為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相關病例要及時給予補償。同時,還要做好預防接種工作相關的信息公開工作,努力消除公眾疑慮。
"接種各種疫苗都可能出現異常反應,但發生概率極低。"衛生部疾控局局長陳賢義說,充分考慮到受種者的權益,中國《疫苗流通與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對異常反應的調查處理與診斷鑒定進行了規定,并要求對因異常反應引起的嚴重損害者給予一次性補償,國家免費接種疫苗發生異常反應由國家承擔,其他疫苗由企業承擔。
據了解,中國已建立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系統,發生疑似異常反應事件,衛生、藥監部門會立即開展調查核實和處理,各地均成立由臨床、流行病、醫學檢驗、藥學、法醫等相關學科的專家組成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專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