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昨天公布肝硬化腹水、輕癥急性胰腺炎、膽總管結石、胃十二指腸潰瘍、大腸息肉和反流食管炎等消化系統6個病種的臨床路徑。內容涉及患者住院的每一天里醫護人員的主要診療工作、醫囑、護理工作和病情變異記錄等內容。但患者關注的住院費和其他費用并未提及,具體內容也比較專業和空泛,估計只有“久病成醫的人”看著會感覺很眼熟。
按照專家的介紹,所謂“臨床路徑”,像相機的“傻瓜”模式:醫院治療某種疾病應該經過哪些步驟、做哪些檢查、使用哪些儀器設備和藥物,都要規范下來。這意味著按照臨床路徑治療的患者,可以在看病時了解疾病治療過程、檢查、用藥、出院標準、費用等相關信息,患者對自己的病將會如何治療、需要做哪些檢查、一共要住幾天醫院、大概需要花多少錢都會心中有數。進入臨床路徑的患者出現嚴重并發癥時或者需要出院、轉院時,應當退出當前臨床路徑。
衛生部要求,各試點醫院在公布的臨床路徑基礎上,制定具體實施的臨床路徑。也許正因如此,此次頒布的6個疾病的臨床路徑并未提及費用的問題。路徑的內容有兩方面:“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和“臨床路徑表單”,前者比較專業,后者比較空泛。
“住院流程”主要包括適用對象、診斷依據、治療方案選擇、住院期間檢查項目、藥物治療原則、出院標準、變異及原因分析等。“臨床路徑表單”列舉了患者住院的每一天中醫生和護士都忙些什么。
閱讀下一篇
醫保全額報銷藥品新增53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