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資色彩濃厚
提起帶有濃厚招商引資色彩的昆明醫改,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是一場“仇和新政”。但昆明市衛生局局長許勇剛認為,昆明醫改其實早在2005年就已經起步了。
據昆明市衛生人才服務中心主任吳青介紹,2005年,昆明市衛生局就成立了衛生人才分中心,目的是打破原有事業單位封閉式的人事管理模式,推行醫療衛生機構人事代理制度。目前,該中心已接收公立、民營醫療衛生機構的人員檔案近2.5萬份。所有的市級醫院員工都從衛生人才分中心招聘,從而實現了全員聘用合同制,并封存員工的檔案工資,建立起員工的崗位績效工資制和高級專家年薪制。每年的人事代理費用,也都由醫務人員自己繳納。
許勇剛說,正是有前期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礎,才有了今年4月10日昆明市衛生局出臺的《醫師多點執業管理實施辦法(試行)》。《辦法》規定,昆明市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可在昆明市轄區范圍內選擇1個以上3個以內(含3個)醫療機構作為執業地點;具有主治醫師職稱的,可在現執業醫療機構屬地縣(市)區范圍內選擇1個以上3個以內(含3個)醫療機構作為執業地點。申請多點執業的醫師,須經現執業醫療機構同意,辦理醫師多點執業注冊手續后,方可按核定的多個執業地點執業。
在昆明市人才服務中心的辦公室里,記者看到不時有醫務人員上門或者打電話咨詢多點執業的相關政策。目前,該中心已經為宜良縣中醫醫院的一位外科醫生完成了其在該縣另一家民營醫院的執業注冊。這名醫生也成為昆明市第一位完成多點執業注冊的醫生。吳青說,只要所在的醫院同意、各項手續齊全,醫生隨時可以到該中心辦理多點執業注冊手續。
對于大量引入社會資金,許勇剛認為,這也不是突發奇想。許勇剛說,對于集中了全省大部分優質醫療資源的昆明市,其主要醫療機構都局限在狹小的老城區。目前,昆明市每千人擁有病床3.9張、醫務人員5.2人,這些指標已經達到了全國的中等水平,但一旦基數擴大到云南省的4500萬人口,這一指數便大打折扣。盡管全市每年衛生經費已經達到5.4億元,年均增長高達37%,但對于擁有3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昆明而言,財政資金投向的重心還應該是公共衛生領域。自2006年新昆明建設計劃推廣以來,整個昆明城區面積翻倍,新城區亟待建立配套的醫療機構。在政府財力不足的情況下,新增的醫療資源也就必然主要采取招商引資的方式。
在引入社會資金的同時,昆明市又加大了對民營醫院的服務和監管,昆明市衛生局還在該市衛生人才服務中心里專門成立了民營醫院服務中心。據該中心工作人員張承艷介紹,該中心主要負責將衛生局相關文件下發給民營醫院。只要昆明市衛生局召開會議,該中心都會以短信、傳真等方式通知各家民營醫院。公立醫院能參加的會議,民營醫院也都有資格參加。按照5號文件精神,去年12月12日,該中心還召開了昆明市民營醫院表彰大會,對于年度考核獲得一等獎的4家民營醫院分別給予了20萬元的獎勵,二等獎6家每家獎16萬元,三等獎10家每家獎10萬元。許勇剛說,這一鼓勵措施,等于對民營醫院進行信譽評級。
股份制非營利性醫院該到哪里注冊?
據了解,截至2007年,昆明市共有民營醫院78所,總資產達5.8億元,占昆明市醫療總資產的15%。也就是說,要達到占總體增量70%的目標,昆明市在2012年內至少要增加50億元的民營醫院資產。
對此,許勇剛非常有信心。他說,目前昆明市的民營醫院已經發展到了95家,其中35家為非營利性。去年,通過引進上規模上檔次的民營醫院,一共引入社會資金6.8億元,今年大約有10億元。另外,區級醫院和市級醫院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大概還能引進15億元資金,按照這一趨勢,2012年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
但在記者采訪期間,很多當地進行公立醫院股份制改造的具體操作者都向記者傾訴了他們遭遇的實際問題和困惑。一位省級醫院進行招商引資的主要負責人告訴記者,投資商和院方都希望新院能夠確定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以享受免稅待遇,但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不能分紅,股東的收益如何體現?
按照我國公司法,股份制企業必須到工商部門注冊,并辦理相應的納稅手續。但相關法律又規定,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必須到民政部門,作為社團或者慈善機構注冊。這樣一來,企業投入的資金又如何得到保值增值?
這位負責人表示,雖然新醫改方案中明確提出,鼓勵社會資本舉辦營利性或者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但其他部門依然按照現行法律法規辦事,到底新醫改的舉措如何才能落實,大家只能指望下一步出臺的醫改配套文件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現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曹海鷹也表示,來找醫院洽談的企業確實很多,但誠心誠意合作的并不多。股份制非營利性醫院應不應該分紅、如果分紅是否會造成醫院出現逐利行為等問題,都是醫改遇到的新問題,還需要不斷探索解決。有些東西還不成熟,并不好說,只能說現在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一位日前從公立醫院跳槽到民營醫院的醫生告訴記者,昆明市多點執業的相關規定要求醫生必須獲得所在醫院的同意,但院長能同意自己醫院的醫務人員出去多點執業嗎?一位公立醫院的院長也表示,不是不同意多點執業,但在醫院為醫生買著保險、發著工資、提供各種待遇的情況下,如果現有政策不調整,沒有具體的配套措施,那么讓醫生去多點執業,對醫生所在的醫院來講公平合理嗎?
經過一年多的調整,轟轟烈烈起步的昆明醫改,多少變得有些和風細雨。許勇剛認為,盡管面臨著諸多待解的難題,但昆明醫改和國家新醫改的整體思路是一致的。改革不能急功近利,也不會一帆風順。通過改造一批公立醫院、扶持一批民營醫院,并隨著國家新醫改相關配套文件的出臺,昆明市將逐漸形成一個良好的競爭氛圍,并最終讓老百姓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