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礦總頻道:徐礦總醫院:令人又尷尬又痛苦 痔瘡
痔瘡的分類

痔瘡以齒狀線為界分為3類:內痔、外痔、混合痔。
內痔:可能掉出來,還能塞回去的是內痔。內痔容易出血,但不痛。(看著一馬桶的鮮血陷入沉默)
外痔:一直在菊花外的是外痔,外痔易增生形成皮贅、劇痛,每次上廁所都像是在用小刀拉屁股,讓人苦不堪言
混合痔:當內痔+外痔混合,血崩加劇痛都占齊了,這日子過不下去了......

美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痔病患病率可高達50%以上,其中45~65歲人群患痔病的風險最高。2015年全國肛腸疾病流調結果顯示:我國18周歲以上常住人口中,肛腸疾病患病率高達50.1%,伴有痔瘡癥狀占98. 08%,其中內痔最常見,占痔病人數的59.86%,絕大部分為I-III級內痔(99.47%)。
今天我們邀請到徐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唐成祥醫生來給大家講講內痔,以及它的治療方法。

很多人都以為內痔是新長出來的小肉球,實際上它并不是“憑空”長出來的,它早就已經在我們的身體內“存在”。它的前身是粘膜下動靜脈竇集合的血管墊,是正常肛門直腸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協助肛門的正常閉合,起協調與控制排便的作用,并有助于保護肛門括約肌在排便時免受傷害。

內痔發病的原因有多種學說,目前公認的是“肛墊滑動”理論,在我們脆弱的直腸肛管里,有一層環狀的肛墊,但如果一個不慎,肛墊就會充血、下移并增生肥大變成痔瘡。

一般情況下內痔無疼痛,它主要癥狀是便血,長期慢性失血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初期可能表現為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等,嚴重時會影響心臟功能,出現心慌、氣促等癥狀,對身體健康造成較大影響。但當內痔發生嵌頓、絞窄或感染時,會出現劇烈疼痛,隨著內痔病情的發展,痔核會逐漸增大,排便時可能會脫出肛門外。
消化內鏡微創治療內痔
傳統的內痔處理方法是通過手術切除,但是消化內鏡醫生已經開始了應用消化內鏡治療痔病,其主要方法為內痔的硬化和套扎。
這種消化內鏡微創治療有著操作靈活,患者痛苦小,恢復期快,并發癥少和費用低的特點。
什么內痔套扎術?
內痔套扎術通常采用膠圈套扎療法,其原理是通過器械將小型膠圈套入痔的根部,利用膠圈較強的彈性阻斷內痔的血運,使痔缺血、壞死、脫落而自愈。簡單來說,就像是給內痔 “戴上了緊箍咒”,讓它因缺乏血液供應而逐漸 “消亡”。

與傳統手術相比,內痔套扎術具有諸多優勢。它是一種微創治療方法,術中基本無痛,住院時間短,術后次日即可出院,不破壞直腸與肛管的正常結構和外觀,治療過程出血少、痛苦小、術后創面小,能有效控制痔瘡兩大主要癥狀:出血和脫垂。
什么是內痔硬化術?
內痔硬化治療是將硬化劑注射到內痔的黏膜下層或痔核內,使局部產生無菌性炎癥反應,纖維組織增生,從而使痔核萎縮、固定,達到治療的目的。簡單來講,就是通過注射藥物,讓內痔 “纖維化”,不再搗亂。


內痔硬化治療操作相對簡單,住院時間短,術后次日即可出院。治療過程中患者痛苦較小,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而且該方法可以保留肛管直腸的正常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術后恢復較快。
如何預防痔瘡
日常我們也可以從多方面預防痔瘡,比如——
合理飲食: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適量飲水。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定時排便、避免久蹲。
調整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久站、保持肛門清潔、注意孕期保健。
加強鍛煉:每天做一組提肛運動、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如游泳、騎自行車等運動。
痔瘡雖常見,但只要我們提高警惕,做好日常預防,就可以大大降低患病幾率。一旦發現痔瘡跡象,切不可拖延,及時尋求專業醫療幫助,科學治療,是恢復健康的正確途徑。讓我們以積極的態度,守護肛腸健康,輕松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專家簡介

唐成祥 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對于消化內科的消化道出血,各種肝炎、膽管炎、胰腺炎、腸道疾病的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小腸疾病的診治,對于雙氣囊小腸鏡、磁控胃鏡、膠囊內鏡的操作、小腸出血的內鏡下止血、小腸息肉切除等小腸疾病的診治具有較高的水平。尤其對胃石的治療具有豐富的經驗。對內痔、直腸黏膜脫垂的腸鏡下無痛治療在省內外達到領先水平。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