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礦總頻道:(通訊員:李長鑫) 新春佳節,萬家燈火通明,相聲小品逗得滿堂歡笑,熱騰騰的團圓飯洋溢著闔家歡樂的暖意。然而,在這歡樂祥和的氛圍中,徐礦總醫院消化內鏡中心的電話鈴聲卻頻頻響起,打破了節日的寧靜。一根魚刺、一塊碎骨,甚至一顆松動的假牙,都可能成為威脅生命的“隱形殺手”。
徐礦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主任醫師石麗紅告訴記者,每年春節期間,醫院都會接診多例消化道異物患者,其中假牙、魚刺、雞骨頭等尤為常見,且患者多以老人和孩子為主。
假牙與團圓飯的“意外邂逅”
1月30日中午,徐礦總醫院消化內鏡中心接到緊急電話。71歲的王老太在與女兒女婿一家團聚時,因大笑不慎將5厘米長的假牙套吞入食道。金屬掛鉤如倒刺般扎進食管壁,情況危急。王老太的女兒懇求醫生:“大過年的,千萬別動刀……”面對家屬的懇求,副主任醫師唐成祥緊盯著CT影像,眉頭緊鎖。若強行拉扯,尖銳的掛鉤可能撕裂血管;但若拖延,食管穿孔的風險將急劇上升。
在無影燈下,胃鏡探頭小心翼翼地探入食道。唐成祥屏息凝神,操縱器械繞過血管叢,用微型網兜一點點纏住掛鉤。半小時后,當護士捧著帶血的假牙走出手術室時,家屬的抽泣瞬間化作了感激的淚水。唐成祥嘆息:“老人總覺得戴假牙麻煩,吃飯時圖省事。可一旦脫落,這就是顆‘定時炸彈’。”
一碗雞湯引發的“生死時速”
類似的險情也發生在12歲的小陳同學身上。一家人圍坐吃辣子雞時,他因說笑不慎吞入一根1厘米的雞骨。CT顯示骨頭已刺穿食管壁,但兩家醫院的內鏡探查均無功而返。家屬幾乎絕望,直到來到徐礦總醫院。
朱蘇敏醫生發現雞骨尖端緊貼氣管,隨時可能引發主動脈破裂。他決定實施高難度的NOTES手術:從口腔探入內鏡,在食管黏膜下一層層“掘進”。當刀尖劃開第三層組織時,一根骨刺赫然顯現——它已深深楔入外膜,距致命血管僅毫厘之遙。“再晚半天,后果不堪設想。”朱蘇敏說。
“土方法”背后的致命風險
這些驚險案例背后,藏著令人揪心的共性。小陳同學誤吞雞骨后,曾猛灌醋、吞饅頭,結果異物越扎越深;王老太的家屬也差點用“拍背催吐”釀成大禍。唐成祥醫生強調:“喝醋能軟化魚刺?純屬誤區!強行吞咽則可能讓異物刺穿食管,引發感染性休克。”
更隱蔽的風險在于僥幸心理。石麗紅醫生說,近年來臨床上發現有人將紅棗連核吞下,最終核尖刺破腸壁;還有孩童誤吞紐扣電池,腐蝕性液體導致胃穿孔。食管毗鄰氣管、主動脈,就像“雷區”。一顆棗核足以讓兩厘米的血管爆裂,搶救窗口往往只有幾分鐘。
讓“食不言”成為團圓飯的底線
年味愈濃,教訓愈深。石麗紅發現,八成異物卡喉事件發生在聚餐談笑時。她建議,剛給老人孩子燉的雞湯務必過濾碎骨;吃魚時改用少刺品種;佩戴假牙者須定期檢查牢固性。她反復強調“三不原則”:不吞飯、不喝醋、不亂摳。若異物無法排出,必須立即就醫。現在內鏡技術可以無創取出消化道異物。(記者 晏飛)
來源:漢風號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