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礦總頻道:(通訊員:李長鑫) 8歲的小林每天回到家就嚷嚷肩膀疼。她告訴媽媽,白天時候偶爾會感到胸口憋得難受,最近幾天肩膀越來越疼,胸口憋悶的間隔也越來越短。全家人都很費解:“小孩子也沒干啥重活,怎么會肩膀疼,而且稍微有點累就會胸悶得厲害?”
家人帶著她看了內科,也做了相關檢查,并沒有發現異常。經朋友介紹,小林和父母來到徐礦總醫院,找到疼痛科主任范后寶醫師求助。
肩膀疼因為脊柱變形
從小林走進診室,范后寶望診就發現異常:小林有輕微的高低肩。經過X光的檢查,驗證了范后寶的猜想:小林是脊柱側彎。
范后寶說,脊柱側彎并非單一的脊柱彎曲,而是脊柱、胸廓、肋骨三維的扭轉。這樣就很容易壓迫內臟,小林便是因脊柱側彎比較嚴重,導致內臟器官受到壓迫而出現胸悶,肩膀的疼痛也是脊柱側彎牽拉導致的。病因雖已查明,但小林的父母怎么也想不明白,三四歲就開始學習舞蹈且總被人夸形體好的女兒,怎么會得了脊柱側彎。從小林的生活習慣開始,范后寶又進行了一番抽絲剝繭。小林的父母說,平時在上學和寫作業的時候一般不會“歪七扭八”地坐,為了塑形還學了舞蹈,已經有四五年。

對此,范后寶分析,或許是練舞時不平衡用力,對小林的脊柱產生了一定影響,因為特發性脊柱側彎開始的時候一般是由于經常往一個方向用力,肌肉力量產生不平衡,長此以往才會影響骨骼,形成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的危險因素
遺傳、創傷、神經肌肉異常、慢性炎癥刺激等都可能導致脊柱側彎。此外,脊柱側彎的成因還可能包括不良的生活習慣、長期保持不正確的姿勢、營養不良等。這些因素雖然可能不會直接導致脊柱側彎,但會增加患病的風險。
“舞蹈或許是加重側彎的一個危險因素。”范后寶說,“這是因為一些柔美類型的舞蹈在孩子學舞之初就要求‘拉筋’,像下腰這樣的動作,往往會把脊柱堅強的前縱韌帶、后縱韌帶、黃韌帶拉伸松弛,一旦松弛就失去了維穩的功能。這個時候,如果孩子的肌肉力量不足,再加上經常向一個方向發力,就容易引起脊柱側彎。”
“從臨床上看,學習游泳的孩子如果訓練方法不科學,發生脊柱側彎的概率也相對較高。如果孩子在學習游泳的時候習慣單邊換氣,就容易造成脊柱左右用力不均而引起側彎。”范后寶說。范后寶建議
學習舞蹈的孩子要加強核心肌力,學習自由泳的孩子則要加強弱側的肌力,防止脊柱側彎的發生。
五步治療脊柱側彎
范后寶從“治標”和“治本”兩個維度為小林量身定制了治療方案。所謂治標就是緩解小林的疼痛癥狀;治本就是恢復小林脊柱正常曲線。
具體來講就是五步:松筋、正骨、導引、矯形、心理疏導。范后寶使用3D打印技術,根據小林身體發育特點為其量身定做了矯形器,同時對其日常生活中的不當姿勢進行矯正。最重要的是從其病因出發,訓練其核心肌力。
范后寶特別強調:脊柱側彎不僅給兒童帶來身體上的痛苦,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身體活動受限、形象受損、與同伴關系緊張、自卑感以及家長關注度不足等都可能成為導致側彎后心理障礙的原因。隨著側彎程度的加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問題會日益嚴重。因此,需要對脊柱側彎及其相關心理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
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對于脊柱側彎患者來說,早發現、早干預非常重要。”范后寶說,“事實上,孩子五六歲起就會出現脊柱側彎的體征,這個時候去適當干預,能夠自動矯正。11歲到17歲是特發性脊柱側彎的高危年齡,也是治療脊柱側彎的黃金時期,很多側彎角度不大的孩子經過常規的治療,就能有效改善。等到骨骼畸形定型后再去干預,治療的難度會更大,嚴重的還要進行手術治療。

范后寶建議,家長最好每周至少抽1個小時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保證孩子營養均衡,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同時要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書包和床墊。孩子8歲后,最好每學期進行一到兩次脊柱健康自測。
如何自測呢?范后寶給出口訣:“三橫一豎一鞠躬”。
所謂“三橫”,就是讓孩子站立,目視前方,雙手手心向軀體自然下垂,雙足與肩同寬,看孩子有無高低肩或者頭偏向一側的情況;觀察孩子背部是否等高,是否存在翼狀肩胛,骨盆是否傾斜;
“一豎”就是觀察孩子的脊柱是否在一條直線上;
“一鞠躬”則是讓孩子前屈身體,看是否存在剃刀背。
如果有上述情況存在,建議到醫院做一個專業的篩查。(文字:晏菲)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