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在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簡稱徐醫附院)黨委深刻學習領會偉大建黨精神,不斷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定初心使命,為醫院發展謀篇布局。同時激勵全院干部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如何提升人民群眾對優質醫療服務的獲得感,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帶動區域及基層醫院共同發展,如何優化服務流程提升人民群眾的就醫體驗,如何提升能力讓更多危急重癥患者得到救治,如何在攻克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重大疾病技術創新上實現新突破,如何在醫院高質量發展上引領示范,如何在助力健康徐州和健康中國建設中作出更大的貢獻,如何在貫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永葆初心……
徐醫附院黨委為此開展專項調研,進行專項研究,制定專項策略,通過黨建引領,集中醫院優勢資源,打造各類共享模式,另辟“我為群眾辦實事”新路徑。該院黨委書記王人顥說:“我們要以高站位、高標準、高質量,解決老百姓眼前的和長遠的就醫問題。讓干部職工在辦實事的實踐中,切實明白我們所從事職業的根本要求所在,怎樣才能真正解決好人民群眾真正關心的涉及健康的急事、難事,不僅如此,還要構筑長遠規劃,把實事一辦到底。”
▲ “我為群眾辦實事 凝心聚力解難題”徐醫附院主題黨日義診活動
著眼于當下 把解決群眾就醫“急難愁盼”問題落在實處
把黨對人民群眾的關懷,通過辦實事傳遞開來,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最有效形式。徐醫附院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和防控要求不斷調整的新形勢下,細化工作安排,創新服務載體,延伸服務半徑,突出亮點特色,切實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解難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高度評價,主流媒體多次進行報道。
開展“千醫進萬村”系列活動,提升人民群眾健康獲得感。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醫院舉辦線下線上大型義診11場,累計出診專家300余人,義診服務近3000人次,線上線下健康宣教受眾超百萬。黨員專家多次深入農村和市區基層社區開展送醫送藥服務,開展免費卒中篩查1000余人、早期胃癌篩查200余人、前列腺癌篩查200余人、6歲以下兒童健康體檢500余人,還聯合徐州市疾控中心對全市6歲至18歲青少年1239756人生長發育狀況進行調研篩查,向基層捐贈藥品器械達5萬元。
▲ 徐醫附院2021年“服務百姓健康行動”全國大型義診活動周啟動
由于基層的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群眾健康意識也相對薄弱,成為很多常見病的“高發地”。“全面小康一定要以全民健康為基礎。把健康生活方式與疾病預防健康知識傳授到基層,切實提高基層群眾的健康素養。送醫下鄉就是一種很好的補給措施。”王人顥說。
辦好“基層幫扶”,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水平,也是解決群眾就醫難的體現。醫院派專家深入縣區醫院,定期開展技術指導和教學查房等幫扶。累計派遣專家近千人次,開展新技術20多項,助力縣區醫院和基層衛生院建設特色???2個,增強了基層服務能力,加深了上下聯動的機制和水平。
此外,院黨委要求每個部門、每個科室結合工作實際、學科發展要求,圍繞群眾和患者反映的突出問題制訂辦實事的方案近100項。全院干部職工以科室或者支部為單位,深入小區、學校、部隊、工廠、社區衛生服務站辦義診、送健康、做宣教、做幫扶,形成了“各總支各支部競相辦實事,全院全員爭先優服務”的火熱氛圍。
醫院內部也在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提升人民群眾就醫體驗,如開展“醫前、醫中、醫后”一站式服務,優化就醫流程;開展志愿者服務,改善服務態度;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增強線上服務能力;為持續做好老年人服務工作,積極創建老年友善醫院,新開展幫助70歲以上老人掛號交費等服務20余項;新建59個黨建活動室,提升醫院黨建文化氛圍,引領業務發展……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在院黨委的號召下,全院黨員、干部始終把患者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當好患者的知心人、貼心人、領路人,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患者“急難愁盼”問題。王人顥說,既立足眼前、解決看病難的具體問題,又著眼長遠、完善解決診療流程問題。如此,真正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辦到患者的心坎上。切實把“管理部門全心全意為醫務人員服務,醫務人員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兩個全心全意理念和辦實事結合起來,讓價值理念在實踐中落地生根。
傳承與創新 堅定不移地走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之路
徐醫附院是一所有著124年歷史的百年老院,在徐州老百姓心中有著很好的口碑。其實在3年前,徐醫附院在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創新打造公立醫院改革的“徐州范式”時,就領先一步,王人顥說:“醫院轉型的最終目標,是建設高水平現代化醫院,守護好淮海經濟區人民健康,這才能把‘為群眾辦實事’落到實處。”
過去,徐醫附院在規模擴張時期,開放床位數曾多達7000張,年門診量近300萬人次。在許多地方還在一味做加法的時候,徐醫附院新一屆領導班子果斷做減法,提質增效。
醫院規模要綜合考慮學科、人才、質量、安全、效率、就醫感受等因素。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耿德勤回憶,科室最多收過620多個病人,50米的走廊擺了30多張加床,“但服務能力有限,醫生疲憊,病人就醫環境、醫療安全和服務質量也打了折扣,不能真正體現醫療服務價值。”
“公立醫院是醫療衛生領域的主力軍和主陣地,是衛生健康事業快速、有序發展的重要保證。”王人顥說,病床數量雖是衡量醫院規模效益的重要指標,但絕不是高質量發展的唯一要素。為此,醫院選擇改革創新,提出“四個回歸”,引導醫院和醫生回歸初心、回歸本職、回歸傳統、回歸夢想,打響了公立醫院轉型發展的“第一槍”,該院先后削減2000張加床,相當于砍掉了一個三甲醫院的規模,被外界稱為“刀尖向內的自我革命”,一時間在業界引發不小震動。
醫務處處長楊煜告訴記者,床位做了減法,服務質量卻在做加法,“患者住院周期縮短,輕癥病患住院減少,醫生集中精力治療疑難雜癥,三四級手術量上升了。”
目前,徐醫附院平均住院日由9.6天下降至將近7天,住院患者次均費用下降近15%,門診病人滿意度、出院病人第三方滿意度達到96.5%。
“我們科室的平均住院日從10日銳減到5日,床位周轉明顯加快,患者得到了更好的治療。”消化內科主任費素娟介紹,自科室開啟日間病房后,胃腸息肉等手術可做到24小時內出院,對患者來說,住院費用明顯降低。
“我們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提質增效、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這本身就是‘為民辦實事’的重要體現。”王人顥說,徐醫附院還將在轉型發展的新征程上繼續發力。對照今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徐醫附院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改革舉措與“構建新體系、引領新趨勢、提升新效能、激活新動力、建設新文化、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六大要求完全契合。
如今的徐醫附院病區,窗明幾凈,秩序井然,干部職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一位患主動脈夾層根部血管瘤,幾乎每個月都來徐醫附院檢查的患者說,以前住院時常住走廊,就醫體驗差,“現在醫療環境好了,住院時間短了,經濟負擔也減輕了。”
放眼于未來 堅持把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的使命擔當起來
改革的關鍵一條是要把醫院的公益性寫在醫院發展的旗幟上??车艏哟埠螅∪说木歪t需求如何保障?王人顥說,徐醫附院積極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把自己的功能定位搞明確,重在承擔救治代表區域的服務水平,在急危重癥上下功夫,引導輕癥病患在基層醫院治療。“三甲醫院不能搶基層醫院的活。大醫院就要有大醫院的樣子,要能做基層醫院做不了、做不好的事。”心臟大血管外科專家李慶這樣說。
徐醫附院一方面回歸三甲醫院的職能,一方面推進醫聯體、醫共體建設,以專家長期派駐和??平Y對的形式,與安徽淮北、江蘇泗洪,以及徐州賈汪、豐縣等縣市級人民醫院合作共建醫聯體,定期開展技術指導和教學查房等幫扶活動,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2019年,泗洪縣第一人民醫院掛牌“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泗洪分院”,徐醫附院派駐5人管理團隊和30余人專家團隊。今年2月起,醫院每天派出5—6名不同科室的專家,在泗洪分院坐診。雙方打通信息壁壘,實現影像和電子病歷互聯互通,實施對接診療工作,讓當地群眾少花錢、少跑腿,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該院累計派遣專家千余人,協助幫扶單位開展新技術十多項,助力縣區醫院和基層衛生院提升服務能力。此外,徐醫附院深化援助工作,幫助受援地提升醫療技術水平,促進醫療合作交流。
大醫院要有大醫院的使命。在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就是徐醫附院要切實擔負起的使命。”王人顥說,醫院正全面布局淮海經濟區臟器移植中心建設,力爭在“十四五”時期末,實現腎臟、肝臟、心臟和肺臟等大臟器移植技術的全面開展,為徐州市乃至淮海經濟區廣大患者帶來更多的福音,為健康徐州和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6月10日,“闊別15年,腎臟移植執業資格重回徐醫附院!”這則喜訊在醫護人員“朋友圈”刷屏。徐醫附院成為蘇北地區唯一具有腎臟移植資質的醫院,取得資質以來,已成功開展腎臟移植14例,患者均已康復出院。
不僅如此,醫院在主動脈夾層手術、體外人工膜肺(ECMO)、疑難心律失常診治等標志性技術上實現“彎道超車”。不久前,江蘇省衛健委公布省級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名單,江蘇省麻醉專業、整形外科專業、急診醫學專業等3個省級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落戶徐醫附院。
牢記初心使命 堅持以價值觀為引領,把守護人民健康放在最高位置
回望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一切為了人民而砥礪奮進的歷史,黨的衛生事業發展史也是一部為了守護人民健康而不懈奮斗的歷史。徐醫附院的發展史是黨和國家衛生健康發展史中的一個縮影。今年“七一”,在徐醫附院舉行的慶祝建黨100周年升國旗儀式上,黨委書記王人顥作了“國旗下的承諾———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講話,向全社會作出醫院和醫務人員堅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莊嚴承諾。
在改革發展的探索過程中,徐醫附院更是找回了醫生治病救人的初心,沉淀出一套符合時代要求、具有徐醫附院特色的價值理念。“沒有先進的思想,沒有始終如一的使命,沒有卓越的價值觀,再優秀的標準也只是被動接受的‘枷鎖’,再好的戰略也會成為空談。”王人顥如是說。
2018年6月新領導班子上任以來,通過組織全院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和“職業精神大討論”,形成了從規模發展向內涵建設轉變的共識,凝練出“1234”高質量轉型發展戰略、“四個回歸”、“兩個全心全意”、“新時代‘六有’醫務工作者”、“六個起來”、“提升‘六種能力’”的要求,形成了符合時代要求具有徐醫附院特色的價值理念體系,成為引領醫院發展、鼓舞干部職工奮進的內核動力,在國內也產生了較大影響,形成了廣泛共識。2020年醫院蟬聯“全國文明單位”,榮獲“全國人文品牌醫院”“全國十大醫學人文品牌醫院”。在疫情突來的時候,作為一座轉型中的百年老院,徐醫附院經受住了嚴峻考驗,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1350名黨員向黨委遞交了請戰書。自今年5月以來,醫院600多名黨員主動報名,組成徐醫附院疫苗接種黨員先鋒隊,完成疫苗接種近50萬人次。700名醫護人員支援徐州核酸檢測工作。“我們這支隊伍,是我市最大的疫苗接種隊之一,醫院先后收到泉山區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發來的感謝信及火花、翟山街道辦事處送來的錦旗。”該院宣傳部部長王以坤說,醫院先后派出4批97人支援寧、揚抗疫。疫情之下,徐醫附院以勇于擔當的情懷,做好疫情防控,堅守著對人民健康的承諾,擔當起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的使命。
2018年,徐醫附院率先在全省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以科室為單位調整支部建設,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工作靠支部,實現“支部建在學科上”,讓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各環節,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醫療質量、醫院效益和職工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王人顥深有體會地說:“廣大黨員干部也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了智慧,弄明白了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責任與使命,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人民群眾實際困難,把為民辦實事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在‘悟’有所‘得’中提升工作能力,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醫務人員加強醫院轉型發展的動力。”這也是醫務人員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打開思想閥門,激發醫者仁心、大愛奉獻精神的見證,是醫務人員回歸本職要求,奉獻于人民健康事業的生動實踐。
王人顥說,今天的徐醫附院,正以124年的深厚積淀、刀尖向內的精神、銳意進取的奮發姿態,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徐醫附院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將以守護好江蘇衛生健康北大門、守護好淮海經濟區人民健康為使命,不斷譜寫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