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2021年7月18日《新華日報》頭版刊登《徐醫附院創公立醫院改革新范式——砍掉2000張加床,找回一顆初心》,文章總結分析了徐醫附院自2018年“打響新時代公立醫院轉型發展第一槍”以來開辟的發展新路徑——加強黨的建設,以價值觀引領醫院高質量轉型發展。就是這樣一條新路徑被定義為“公立醫院改革的新范式”,新華日報予以深入調研、分析和報道。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家衛健委在全國范圍內遴選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的大背景下,期待徐醫附院開創的公立醫院改革新范式能夠為新時代公立醫院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徐醫附院創公立醫院改革新范式——砍掉2000張加床,找回一顆初心
3年前,有著124年歷史的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推動自我革命。該院黨委書記王人顥說,徐醫附院通過加強黨的建設,以價值觀引領高質量轉型發展,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創新打造公立醫院改革的“徐州范式”。
堅定砍掉加床2000張
過去,徐醫附院追求規模效益,開放床位數曾多達7000張,年門診量近300萬人次。綜合考慮學科、效率、就醫感受等因素,這并非最優規模。徐醫附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耿德勤回憶,科室最多收過620多個病人,50米的走廊擺了30多張加床,“多收病人醫院多收益,但服務能力有限,醫生疲憊,病人就醫環境和護理質量也打了折扣,不能真正體現醫生價值。”
“病床數量雖是衡量醫院規模效益的重要指標,但絕不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徐醫附院選擇改革創新,提出“四個回歸”,號召醫院和醫生回歸初心、回歸本職、回歸傳統、回歸夢想。第一個舉動,就是壓縮病床數。
2018年7月起,該院先后削減2000張加床床位,相當于砍掉了一個三甲醫院的規模,被外界稱為“刀尖向內的自我革命”。醫務處處長楊煜告訴記者,床位做了減法,服務質量卻在做加法,“患者住院周期縮短,輕癥病患住院減少,醫生集中精力治療疑難雜癥,三四級手術量上升了。”
目前,徐醫附院平均住院日由9.6天下降至8天以下,住院患者次均費用下降近15%,門診病人滿意度達到98.76%,出院病人第三方滿意度達95.9%。
46歲的張順利十多年前確診主動脈夾層根部血管瘤,幾乎每個月都來徐醫附院檢查,“以前住院時常住走廊,就醫體驗差。現在醫療環境好了,住院時間短了,經濟負擔減輕了。”
大醫院就要有大醫院的樣子
砍掉加床后,病人的就醫需求如何保障?楊煜認為,應當實行分級診療制度,引導輕癥病患在基層醫院治療。
“三甲醫院不能搶基層醫院的活。”心臟大血管外科專家李慶認為,“大醫院就要有大醫院的樣子,要能做基層醫院做不了、做不好的事。”
改革要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徐醫附院一方面回歸三甲醫院的職能,一方面推進醫聯體、醫共體建設,與淮北、賈汪、豐縣等縣市級人民醫院合作共建醫聯體,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去年,泗洪縣第一人民醫院掛牌“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泗洪分院”,徐醫附院派駐5人管理團隊和30余人專家團隊。今年2月起,醫院每天派出5-6名不同科室的專家,在泗洪分院坐診,讓當地群眾少花錢、少跑腿,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
大醫院要有大醫院的責任和擔當。今年3月,新疆克州人民醫院,一名維吾爾族女性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正在執行援疆任務的徐醫附院急診重癥醫學科主任邱小松、麻醉科主任李登峰迅速趕往急救室,帶領克州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醫生,順利實施南疆地區首例體外人工膜肺(ECMO)支持下心臟介入治療(PCI),挽救了患者生命。
近年來,徐醫附院深化援圭亞那、援藏、援疆等工作,幫助受援地提升醫療技術水平,促進醫療合作交流,促進國家衛生健康事業協調發展。
找回了治病救人的初心
改革的核心是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徐醫附院把“支部建在學科”上,實施“支部書記+學科帶頭人”雙帶頭人制度,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醫療質量、醫院效益和職工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闊別15年,腎臟移植執業資格重回徐醫附院!”6月10日,這則喜訊在醫護人員“朋友圈”刷屏。1991年,該院在蘇北地區首次開展異體腎移植術,至2006年共完成腎臟移植287例,手術成功率100%。后來,因為種種原因,器官移植工作一度暫停了。
2018年起,醫院和泌尿外科黨支部全力推進“腎臟移植中心”創建,不斷加強人才培養、業務培訓,最終以過硬的實力被國家衛健委認定腎臟移植執業資格。
“我們找回了醫生治病救人的初心。”耿德勤說,床位削減之前,醫生疲于奔命,現在可以有更多時間鉆研業務。改革更重要的是價值觀認同,去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院1350名黨員主動遞交請戰書,最終贏得“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的重大勝利。
目前,醫院近18%的職工獲評高級職稱,獲得博、碩士學位者超過30%,醫院擁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百千萬工程入選者、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等專家數十人次,各類省級領軍人才和重點人才近300人次。
通過人才引培和技術創新,徐醫附院在主動脈夾層手術、體外人工膜肺(ECMO)、疑難心律失常診治等標志性技術上實現“超車”發展。不久前,江蘇省衛健委公布47個專業省級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名單,江蘇省麻醉專業、整形外科專業、急診醫學專業等3個省級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落戶徐醫附院。
“‘一切為了人民健康’,我們正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把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始終寫在醫院發展的旗幟上。”王人顥說。
見習記者 楊琦 通訊員 裴爭爭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